第2章 狸猫引路

关灯
极合适的。

    ” 为防风沙,豪门府邸内无不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廊亭连缀,便于家人行走,禁宫自然也是如此,太子透过深深的回廊,望向天井处洒落的一丝日晖,他生得白皙清俊、风神如玉,他望着远处,阮慈却看着他的侧脸,一时两人都有些出神。

     “将来,你会知道许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的事情。

    ” 太子轻喟一声,缓缓说道,“但是知道得多了,也许你又会巴不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呢。

    ” 阮慈一向觉得他虽然身份高贵,却一点也不倨傲,但没想到,太子居然也有如此忧愁彷徨的时候,她不禁心头一紧——有什么样的事,能让一国东宫做如此情态? # 无论如何,阮慈极得太子喜爱,这是有目共睹的,她入宫谢恩被太子留住,出门时更被亲自相送,这些小道消息似乎长了翅膀,在阮府内翩翩飞舞,阮慈从宫中回来,就觉得家下人对她的态度大不相同。

    她却并不以此为乐,抱着收养的大狸猫发呆,晚饭也不想吃,她的侍女小狸笑道,“慈姑,用饭吧,吃完饭,大老爷大约也得闲了,还要过去请安那。

    ” 阮慈惦记着太子所说的‘把这些话告诉家里人’,便坐起身和小狸一起吃晚饭,宋国人只吃一种饭,主仆之间也无甚分别。

    这是灵玉旁伴生的‘粒稻’,埋在土里一块一块,灰突突的,宋人煮玉为饮,将灵玉煮化之后,放入粒稻,稻熟自然褪壳,将稻皮扬弃,饮汤嚼米,便是裹腹的饱餐。

     阮慈吃了两块粒稻就吃不下了,把汤饮了几口,便拿过猫碗,将残食倾倒进去,大狸猫‘喵’了一声,凑过去大吃大喝起来。

    把碗舔光了,伸出爪子在那里舔自己的毛。

    小狸埋怨道,“慈姑总是这样喂它,它便更加娇惯了,吃过煮熟的粒稻,再不要吃生的。

    ” “谁说的?”阮慈从怀中取出一块灵玉,掰碎了递到狸猫嘴边,狸猫站起身抱着她的手,一粒一粒吃个不停,小狸气得跺脚,直道这狸猫谄媚,阮慈大有面子,不由嬉笑起来,一时也忘怀了连日来的动荡波折。

     大老爷一直没遣人叫她过去,阮慈在屋里来来回回踱步许久,还是抱着狸猫溜出去找阮容。

    阮容气色不太好,有气无力的,但到底还是见了她。

     “他只问了那一句?”她细问阮慈入宫见闻,问得太子只说了一句‘你姐姐怎么样’,不由眉立恼道,“这男人实在没有良心。

    ” 阮慈最好她只埋怨太子,当下拼命附和,“确实,男人都靠不住得很。

    ” 阮容被她逗笑了,弹了她一个爆栗子,“我又没有怪你——难道我是那样不讲理的人么?只是你的性子要改了,禁宫可不是甚么好去处,既然你去了,那便要好好地说说你。

    ” 说是这样说,但依旧难免惆怅,阮容能不迁怒阮慈已算难得,阮慈也不敢贸然开解,小心地在阮容身边坐着,望着窗外发呆,她有好几个月没见过天日了,宋国甚至还有不少贵族少女,从生到死,一步也没有踏出过屋顶。

     但阮慈是想要出去看看的,她心里装着许许多多的疑问,盘仙门、凌霄门、玉溪派,三宗共镇宋国,为什么要用镇字呢?难道宋国有什么妖邪不成?可谁也没说过这些,就连太子所说,和阮家交好的陈仙师,阮慈也从未听说过他的事情。

     大狸猫被她抱得久了,有些不耐烦地扭动起来,阮慈把它放到地上,阮容说了句,“这猫儿倒生得胖大,只是被你惯坏了。

    ” 宋国几乎人人家中都饲了狸猫,狸猫爱吃粒稻,能嚼灵玉,探矿往往能够帮手,还喜欢捕食野外逢火瘴之气而生的凶鸦,是第一吉祥有用的益兽,阮家也不例外,府中有上百只猫,阮慈身边这只是她小时候抱到屋里来养的,和她一样久不出门,每日里好吃懒做,阮慈说,“我没有惯着它呀,我对它很严格的,是不是呢,大狸奴?” 大狸猫长长地喵了一声,走到门口回头看她,小狸笑出声道,“它想回去了。

    ” 阮慈本就呆着尴尬,阮容一会儿还要给她上课,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她起身要去捉猫,大狸猫一扭身子就跑了出去,阮慈拎起袖子直追上去,口中叫道,“狸奴,你去哪里?” 她跟在狸猫后头,跑了一段,累得停下来歇口气,大狸猫也就不走了,在远处望着她,阮慈追上去,它又扭头跑远,阮慈被逗得且跑且笑,她心中有种难言的快慰,似乎所有的忧愁都在奔跑中被暂时忘却,阮慈也不知道十几岁的小姑娘应该是怎样的,在这个乱世,似乎谁都没有纯真的本钱,就连阮容和太子都不曾无忧无虑,可她确实又很想冲出这重重屋宇,在星空月色下跑上一遭,又或者甚么都不做,只是享受那自由自在的感觉。

     若是在平时,阮慈是不敢这样跑的,阮府千年古宅,有许多地方不许孩子们去,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阮家养女了,阮家养大了她,她也为阮家付出了自己的终身,就要这样生生嫩嫩地闯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