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关灯
    书包,一叠叠课本角落里塞着个文件夹和盒子。

     二十瓦的小台灯下,她摊开文件夹……是他的铅笔画。

     画的是去年冬天,她猫腰在电视机前摆弄VCD,手指往出抽光盘的细节,人在灯下的影子,还有那宽绰的屋子,一桌一椅都清晰得跟老相片似的。

    而画里卷着的是和他一样的MOTO翻盖手机,还没拆塑料薄膜---- 后来,归晓父亲凭这手机嗅出早恋端倪。

     那时他已经去当兵了,父亲极尽冷嘲热讽: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考军校,军校毕业出来再去清北读个研究生,起步就是副营。

    像路炎晨那样的明显是逃避生活,什么都没想清楚,考不上军校偏要当兵。

     父亲断言,两年后他一定混不出头退伍回家。

     以她十六岁的阅历辩不过父亲,可在她心里的路炎晨不是这么一无是处。

     他有很多优点。

     不抱怨,目标明确,待每个人都是善意体谅的,而对他自己的生活,不管摔得多狠都能爬起来,走得笔直。

    哪怕没有爱情,和干净的故事和人在一起,也会像得到了那颗幼年时被家人丢去衣柜角落的小樟脑丸,让人防潮,防蛀,防变质。

     第九章奢侈的爱情(2) 一晃快到春节。

     路炎晨给她护照照片订机票时就语焉不详,只说暂时不方便拿户口本和出生证,归晓也就和帮她办事的表弟媳含糊带过。

    弟媳这几年从归晓这里拉了不少善款去资助边远山区,因此和很多做交流援教的重点学校关系良好。

     帮归晓争取个名额也算回报,完全是惠而不费的事。

     就是让表弟抓了机会笑话她,去内蒙散心带回个没户口本的小朋友,给人解决读书问题不说,连小孩的常住地址都填得是自己家:“姐,要不是你是个女的,条件无法满足,我还真会以为这孩子是你留在内蒙的私生子。

    ” 别说,还真像。

     弟媳解决了正规借读,可还是强调:户籍证明必须要,可后补,但不能没有。

     归晓想着既然能后补,那就不急在这一时,先过了年再说。

     办妥那天,归晓挺高兴,带小孩吃饭,最贵的西餐,还骗小孩喝了两口红酒。

    她要开车,反倒滴酒未沾。

     回来路上,小孩脸红得跟擦了胭脂似的:“转学贵吗?” “不用钱,”归晓交了停车费,出车库,“正规手续。

    ” 小孩如释重负:“我爸来时嘱咐我,要贵就不读了。

    他怕路叔叔偷偷出钱。

    ” 小孩絮叨着,话很密,说得都是路炎晨,大多是从他亲爹那里听来。

     开上北二环路时,他在讲路炎晨跨区抓人,带队连追两天两夜翻了五座雪山,警犬的爪子都是血了,人还在追……到西二环时,讲到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徒步十几公里往出背缺氧昏迷的老乡……堵在长安街上,话题过度到气象资料、地面引导全无,连投降标记也缺失的情况下,因为任务紧急高空伞降…… 这就是他过去这么多年的生活。

     晚上到家,她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