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小
中
大
而桃花村的实际情况是,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少数人家像村长,或者村里的大夫,有手艺的木匠等,这些人的家里情况才稍微比一般人家好点。
由此初夏不得不感叹,果然不管何时何地,在哪个朝代,当官的,有手艺傍身的人,还是活的比较容易些。
但她也不明白,为什么桃花村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农家人也不懒惰,整个村的人为什么还是这么贫穷。
古代基本是靠老吃饭,老天爷赏脸,哪一年风调雨顺,才能有个好收成;万一要来个干旱或者洪水,好点的还能从地里扒拉点东西,不好的就颗粒无收。
再者古代种植技术和能力有限,单说施肥,现代是机器造肥,缺什么可以补什么,肥料直接从店里购买就成,而古代哪里有肥料?都靠着人和生畜的排泄物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然后施到田间。
这田可是农家人的生活的命根子,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地里,还得精心伺候打理着,现代从种植到收割都可以考机器,古代只能靠人力,即使这样,也没有多少收入。
古代一亩田的产量当然也和现代没法比,还得算上天灾**,还要交田赋,除开田间投入的种子等成本,最后落在手里的,当然也就没有多少,大部分的人家都过得捉襟见肘。
张家当然也不例外。
农家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初夏对这个地方也不太了解,跑不了太远,每天就在村口和溪边呆呆,熟悉周围环境,傍晚的时候再回来。
初夏推门进院子的时候,厨房的屋顶正好冒出了缕缕炊烟,家里已经有人在开始准备晚饭了。
第二章三代同堂 初夏想都不用想,也能知道今晚会吃什么,不是她聪明,而是这段日子以来吃来吃去都是那么几样,土豆,野菜,偶尔从河里摸条鱼加餐,自己能捞着点鱼汤喝就不错了,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
吃了几天的野菜,上次看见桌上上了条鱼,实在嘴馋,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手就伸过去了,还没碰到鱼呢,筷子就被张老太太蔡氏给半途打掉了,“没规矩的丫头。
” 她忘了她处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以前从书里看的,古代有些地方女子甚至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好在这个时代没有这个恶习,只不过在饭桌上,依旧以男人为主,优先于他们,毕竟他们是家里劳动力,就算撇开他们,小一辈里面还有更受欢迎的孙子,好吃的哪里轮得到她。
“娘,我回来了~”她朝里面叫了一声,没有将院子门栓上,等会爹和爷爷叔叔也该回来了。
院子里有一口井,吃饭用水都是从这井里
由此初夏不得不感叹,果然不管何时何地,在哪个朝代,当官的,有手艺傍身的人,还是活的比较容易些。
但她也不明白,为什么桃花村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农家人也不懒惰,整个村的人为什么还是这么贫穷。
古代基本是靠老吃饭,老天爷赏脸,哪一年风调雨顺,才能有个好收成;万一要来个干旱或者洪水,好点的还能从地里扒拉点东西,不好的就颗粒无收。
再者古代种植技术和能力有限,单说施肥,现代是机器造肥,缺什么可以补什么,肥料直接从店里购买就成,而古代哪里有肥料?都靠着人和生畜的排泄物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然后施到田间。
这田可是农家人的生活的命根子,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地里,还得精心伺候打理着,现代从种植到收割都可以考机器,古代只能靠人力,即使这样,也没有多少收入。
古代一亩田的产量当然也和现代没法比,还得算上天灾**,还要交田赋,除开田间投入的种子等成本,最后落在手里的,当然也就没有多少,大部分的人家都过得捉襟见肘。
张家当然也不例外。
农家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初夏对这个地方也不太了解,跑不了太远,每天就在村口和溪边呆呆,熟悉周围环境,傍晚的时候再回来。
初夏推门进院子的时候,厨房的屋顶正好冒出了缕缕炊烟,家里已经有人在开始准备晚饭了。
第二章三代同堂 初夏想都不用想,也能知道今晚会吃什么,不是她聪明,而是这段日子以来吃来吃去都是那么几样,土豆,野菜,偶尔从河里摸条鱼加餐,自己能捞着点鱼汤喝就不错了,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
吃了几天的野菜,上次看见桌上上了条鱼,实在嘴馋,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手就伸过去了,还没碰到鱼呢,筷子就被张老太太蔡氏给半途打掉了,“没规矩的丫头。
” 她忘了她处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以前从书里看的,古代有些地方女子甚至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好在这个时代没有这个恶习,只不过在饭桌上,依旧以男人为主,优先于他们,毕竟他们是家里劳动力,就算撇开他们,小一辈里面还有更受欢迎的孙子,好吃的哪里轮得到她。
“娘,我回来了~”她朝里面叫了一声,没有将院子门栓上,等会爹和爷爷叔叔也该回来了。
院子里有一口井,吃饭用水都是从这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