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小
中
大
解雨臣喜欢轻松的东西。
再加上那几个伙计恨不得他天天来,伺候得特别殷勤,挖空了心思讨他欢喜,留下的印象非常不错。
解雨臣有时带着账本,坐在铺子的后堂,能看整整一个下午,却并不觉得太累。
黑瞎子的伙计伶俐,没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可他心里明镜一样敞亮。
在第一次听底下人抱怨,意识到那些人装可怜能够为自己提供益处时,他曾有过细碎的闪念——飘若浮萍,依存无根。
是见多了占便宜争便宜的,可从未有人白送过便宜给他。
难以置信,不如不信。
而光阴消长,局势愈发趋向明朗,由不得他不信:黑瞎子就是拱手让了一个天大的好处。
这个好处,表面的受益者是解家,实际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他解雨臣。
假设预先能选,他一定不肯接受,但此刻他深陷在整桩事件的核心,反而养出了贪念:想装上一晌糊涂,佯作不察,窃寸许美意,坐享浅尝。
他忽然想起十七岁那年,家里长辈转达给他的话:“今晚要下雨,流血的天气。
” 记了挺多年,冷眼旁观或身临其境,早已不觉得怕。
可是在血雨间久了,总会想看看阴沉散尽的清爽景象…… 解雨臣合上了账簿,起身慢慢走出眼镜铺。
暮色辉煌,浓艳的晚霞在天边烧成了一片炽烈火海,覆盖住他的视野。
他仰头注目了一会儿,才坐进解家的车。
就这样吧—— 直到—— 那个人回来之前。
第五十九章 解决掉眼镜铺的麻烦,解雨臣日以继夜地忙活了几天,赶着把前阵子积压下来的事情理完,才挪出了功夫去天津盘库。
北京事忙,大多时候脱不开身,所以这座位于天津的仓库,他其实不常过来。
只是操持着如此庞大的家族,终归不能对家里的物件一无所知,再忙,也要抽时间做个大致的了解。
依照惯例,下面各个仓库的库管都会按固定周期,提交清单到当家手里;要是临时出现了问题,或者入了特殊的藏品,也会及时汇报上去。
这是一层死的制度,可是人心活络,日子长了,难免要在其中动动手脚。
解雨臣偶尔去查,一是为了察觉问题,二是为了提醒管事的人别心存侥幸,三是为了犒劳那些平时见不到面的伙计们——算是恩威并施的一种手段。
逛库房,外加一堆琐事,解雨臣在天津停留了四、五天。
期间,眼镜铺打来的电话比解家还多,老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去。
小伙计们不像初时那么怕他了,絮絮叨叨的。
这类闲聊的电话,他在当家之后几乎没再接到过,一时觉得挺好玩,讲起话来便分外耐心。
换作旁人便罢了,
再加上那几个伙计恨不得他天天来,伺候得特别殷勤,挖空了心思讨他欢喜,留下的印象非常不错。
解雨臣有时带着账本,坐在铺子的后堂,能看整整一个下午,却并不觉得太累。
黑瞎子的伙计伶俐,没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可他心里明镜一样敞亮。
在第一次听底下人抱怨,意识到那些人装可怜能够为自己提供益处时,他曾有过细碎的闪念——飘若浮萍,依存无根。
是见多了占便宜争便宜的,可从未有人白送过便宜给他。
难以置信,不如不信。
而光阴消长,局势愈发趋向明朗,由不得他不信:黑瞎子就是拱手让了一个天大的好处。
这个好处,表面的受益者是解家,实际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他解雨臣。
假设预先能选,他一定不肯接受,但此刻他深陷在整桩事件的核心,反而养出了贪念:想装上一晌糊涂,佯作不察,窃寸许美意,坐享浅尝。
他忽然想起十七岁那年,家里长辈转达给他的话:“今晚要下雨,流血的天气。
” 记了挺多年,冷眼旁观或身临其境,早已不觉得怕。
可是在血雨间久了,总会想看看阴沉散尽的清爽景象…… 解雨臣合上了账簿,起身慢慢走出眼镜铺。
暮色辉煌,浓艳的晚霞在天边烧成了一片炽烈火海,覆盖住他的视野。
他仰头注目了一会儿,才坐进解家的车。
就这样吧—— 直到—— 那个人回来之前。
第五十九章 解决掉眼镜铺的麻烦,解雨臣日以继夜地忙活了几天,赶着把前阵子积压下来的事情理完,才挪出了功夫去天津盘库。
北京事忙,大多时候脱不开身,所以这座位于天津的仓库,他其实不常过来。
只是操持着如此庞大的家族,终归不能对家里的物件一无所知,再忙,也要抽时间做个大致的了解。
依照惯例,下面各个仓库的库管都会按固定周期,提交清单到当家手里;要是临时出现了问题,或者入了特殊的藏品,也会及时汇报上去。
这是一层死的制度,可是人心活络,日子长了,难免要在其中动动手脚。
解雨臣偶尔去查,一是为了察觉问题,二是为了提醒管事的人别心存侥幸,三是为了犒劳那些平时见不到面的伙计们——算是恩威并施的一种手段。
逛库房,外加一堆琐事,解雨臣在天津停留了四、五天。
期间,眼镜铺打来的电话比解家还多,老是问他什么时候回去。
小伙计们不像初时那么怕他了,絮絮叨叨的。
这类闲聊的电话,他在当家之后几乎没再接到过,一时觉得挺好玩,讲起话来便分外耐心。
换作旁人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