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
    谢殷问了几个从祠堂经过的村民,原来他们赖以生存的覆鱼江就在附近,若是昨日一行人没有进村,沿着石堆中的窄路继续走便能到达那条江。

     关于这个名字谢殷曾在看地图的时候问过,因为这条河某些河段的漩涡多到连常年在水里生活的鱼也可能被卷进去,所以称为覆鱼江。

     谢殷抱着袖炉站在祠堂前面跺着脚,见村长杜山远远过来,突然想起什么,好奇道:“你们村里怎么不养狗啊?” 杜山道,“人都吃不上饭,谁还捡狗喂?” 谢殷皱了皱眉,没接话。

     杜山拿了块竹片,把腿踩在枯木桩上,用竹片刮鞋底上的泥巴,问道:“听杜灵说几位是来卖炭的?我们这儿缺得很,人都冷死好几个了。

    可惜这里人都穷,没人买得起你们的炭。

    ” 谢殷还未答话,一道声音从背后传来:“果真如此?人命关天,不是听说朝廷拨了赈灾银两,为何还会冻死人?” 谢殷回头看去,褚衍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眉头微微蹙着,神色中显出一股忧虑。

     杜山喃喃道,“朝廷?”像听到什么可笑的事似的冷笑了一声。

     褚衍叹了口气,道,“我与家弟虽是出来做生意,但并不是唯利是图之人。

    听说江南鱼米之乡,来年春至,贵村可用鲜鱼抵炭。

    ” 谢殷眼睛瞬间一亮,目光灼灼地看向褚衍。

     果然,杜山并未立即应下,他放下脚拍了拍旧棉袄,眼神中掩饰不住的怀疑,“两位贵人从北边过来,来年我们用活鱼抵债,路这么远,运到北方去都死得差不多了。

    莫非贵人做了赔本生意也无妨?” 褚衍笑道,“不瞒杜大哥,我们家中生意繁杂,早有意愿拓展到江南。

    此行虽是做炭火生意,其实也是想来南方亲自察看是否有经营的余地。

    我有意在江南经营酒楼,看中了淮州。

    淮州离此地不算遥远,小船船运半日便可到淮州码头。

    这桩生意不光是为了帮你们,其实我兄弟二人初来乍到,头一两年总要做好被本地酒楼断了货源欺压的打算。

    ” 谢殷连忙附和,“对呀,我和我哥本来也想找几个打渔的卖菜的,开酒楼每天鱼米肉都断不得,若你觉得占便宜了,便给我们少算点!” 褚衍禁不住笑了,摸了摸谢殷的头,一副兄友弟恭的和谐场景。

     杜山的眼睛在他们身上来回转了转,答应了。

     两方一说定,褚衍便让人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出村,去他们停放马车的地方。

    来时为了伪装齐全,马车后面装着几箱谈生意时用于展示的木炭,正好作为定金。

     · 褚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