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谈一谈刘女士

关灯
今天是母亲节,屏幕另外一端的你们,有多少人做了母亲呢?又是如何度过这一天呢?或者说,你们是怎样与自己的母亲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的呢?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先说说《绵绵》里面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母亲,“刘平”这个人物。

     说句题外话先,《绵绵》里面,出场人物我感觉还好,不算是特别多,但是可能是因为有些用的英文名,让部分朋友读起来有点儿可能有点儿难。

    我记得好早之前有个朋友说过——人物关系过于复杂,把她头都绕晕了,看不懂看着累人,让她心情烦躁。

    看着这样的评论,我当时有点儿不高兴也有点儿伤心,让她烦躁让她累,不是我的目的更不是我的初衷。

    与此同时,我深深反思了这个问题,在新版中,也有做调整,也尽力了。

     《绵绵》里面的每个字、每一章,不管是新版还是旧版,发出来之前,我自己就读过很多遍,有我的很多想法和感情在里面,我甚至觉得自己在某些部分,并没有表达到位。

    这五十万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了,但我不认为其中有一个人物,一个场景,或者说一句话,是多余的。

     我大概明白,这么多人物里面,李谢安明和刘平是让人争议比较多的。

     对于刘平,她和唐绵之间的关系,她和梁斌山之间的关系……在连载过程中,我看到过很多朋友的看法,有积极的,当然也有负面的。

     其实,《绵绵》前后两个版本之间,最大的变化,我觉得莫过于刘平和唐绵母女俩的关系。

    在写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主要是想把重点放在所谓的“商战”部分,着重突出后续唐绵、黎靖炜与李谢、刘平之间的矛盾还有争斗。

    我计划中要呈现所谓的“职场”博弈,我想象着那样的精彩。

    如果这样写,那《绵绵》就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当然这种线条规划,是我最初大纲的模样,这样写的想法,在我脑海里,几乎从来没变过,我坚定地要写这样有“力量”和“看点”甚至于有点儿“爽”的故事。

     不过你们也知道,《绵绵》在我心中是很久了,始终落笔不多,所以写着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