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皇帝叹了口气:“民生维艰——这事不需你管,你与朕禁足一月,抄女则百遍,不抄完,不许出来。

    ”又渐严厉起来。

     高阳认罚,这惩罚还不算太严厉,她道:“儿领旨。

    ”接着把孙思邈答应她的说了:“到时请阿爹派人去请,还有,儿愿捐钱以助灾民度此难关。

    ”把本想买了米粮去与那些灾民,却又及时发现这样做不妥当说了,“救灾之事,朝廷需尽快才好,那些边缘之处灾情怕是更严峻。

    ” 亲身体会过说来的话显然比朝上大臣空空而谈要诚恳的多。

    李世民晋阳起兵,也是经过苦难,见过疾苦的,可惜皇子们生于深宫长于深宫,能知百姓苦的不多,纵奴欺民的倒是不少,皇帝很高兴高阳能有这样的见地,也高兴她心存仁慈,但是功过不两抵,该罚还是要罚。

     “知道了,你要捐什么,让人送来与我,回去就禁足罢。

    ” 高阳也没苦脸,挺高兴的走了:“这就去令人收拾出来。

    ” 皇帝一直看她出了殿门方收回目光。

    总体而言,他是高兴的,高阳擅自出宫本意是好的,为兕子寻医,不忍劳碌父亲,见闻之后得到的启示也是好的,民如水,社稷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皇室子对百姓理当仁爱,皇帝纵有遗憾,也是若是太子也能有此见闻就好了,而非责怪高阳。

    而他仍旧罚了高阳,是因为她不顾自身安危擅入险境。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高阳身在皇家,天生富贵,但是毕竟那么大了,也不应该说类似“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来,这样的反应不知算不算正常。

     那个李君羡,这货是个倒霉鬼,死得很冤。

    小时候看那个贾静雯演的《至尊红颜》,里面有个李君羡,嗯,这个跟那个不一样,求不混。

     这回见闻,对高阳算是蜕变了吧,嗯,可能说蜕变太严重,但是对她整体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有很大冲击的。

     ☆、第九章 高阳对因此事被罚倒无所不满,此去收获甚丰,感悟颇深,可谓不虚了,相较之下,罚就罚吧,是她禁足又非他人也禁足了,她不能出去,旁人来也可,并不无聊的。

    高阳感叹了自己当真比上一世灵活得多,还懂得钻陛下话中的空子了。

     一回去,她就收拾出金银玉器来,这些玩意儿值钱,却并不常用,高阳亲眼见过百姓惨状,只觉得万分心痛,而她,大唐公主,却能做甚少,只好尽己所能。

    这些财物虽价值丰裕,但较之满城灾民,还是杯水车薪。

    她一个未开府的公主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