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此为诏令。

    ” 和珅心头一震,这般得志的少年,满朝文武他也只能想起一人——孝贤皇后家的福康安。

     冤家路窄。

     福康安似乎也已留意到了他,瞥了眼他的服色似笑非笑:“阿尔都,你魂牵梦萦的那个美人在这儿呢。

    ” 阿尔都愣了愣,定睛看了看和珅,笑道:“人生何处不相逢,想不到竟然在这里碰到你了。

    怎么,读完宫学了么?可参加了科考?” 这阿尔都虽是个老好人,讲话也从不过脑子,假设和珅真的科考中举,以他满洲正红旗出身,何苦回宫里做侍卫呢? 和珅心中苦涩,面上还是一贯的和柔谦逊,“下官不才,己丑年考的科举,可惜名落孙山,让大人们见笑了。

    ” 满人尚武,本就不如汉人在诗书中浸淫千年,落第也是常事,阿尔都笑着勉励道:“你且好好办差,日后自有你的前程。

    ” 他这话说的很是托大,可他们这些一开始就能做御前侍卫的满蒙青年个个出身八旗勋贵,眼前这阿尔都的祖父仿佛就是个不入八分辅国公。

     和珅点头称是,阿尔都又问道:“你可娶妻了?” 和珅闷声道:“下官亦是乙丑年娶的妻。

    ” “哦,娶得是哪家的格格?” “内务府汉军镶黄旗冯氏。

    ” 阿尔都仍觉得有些陌生,一旁福康安不耐道:“怕是和冯英廉有些瓜葛,以及阿尔都,你是活的不耐烦了么?皇上还在等着呢,你与他啰嗦个什么劲,误了时辰,是砍你的脑袋还是砍我的?” 阿尔都赶紧噤声,福康安又看了和珅一眼,“一副好皮囊,再加上张巧嘴,爷看你日后前途无量,只小心做人,莫行差蹈错的好。

    ” 说罢,也不待和珅反映,便带着几人匆匆走了。

     此时众人看向和珅的神情已有些异样,因他平日里就和柔处世、上官没一个不喜欢他的,如今竟又认得福康安这般人物,可见其是个攀惯了高枝的,不少人神色已带了些嫉恨鄙夷。

     和珅咬了咬牙,心中酸楚愤懑嫉恨可是三言两语能道得清的?可一看周遭众人看热闹的神情,云淡风轻地笑道:“从前在咸安宫学见过那位爷,不过匆匆一面,竟还能记得我,是我的福分。

    ” 众人一阵戏谑的大笑,继续巡逻不提。

     和珅忍不住回头看了福康安等人远去的身影,举头看看紫禁城四方天上密拢而来的乌云,陡然之间想起从前在宫学时,先生们勉励自己的汉诗。

     那日晚上回去,他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将李太白那首上李邕反反复复地誊抄了百余遍——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