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
小
中
大
!小姐的田,我老李肯定好好种地,决计不会让小姐失望!”
随后,在房间里和排队排到了外面院中的人们纷纷跟着跪在了地上,房间里再一次变得热闹起来,不过这一次大家都是抬手不约而同冲着赵禾不停叩拜,说什么感激的话都有。
大家从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大乱,他们何至于颠沛流离?从前虽也清贫,但好歹也能吃上一口热饭。
如今若不是有赵禾,怕是在连能栖身的片瓦都没有。
赵禾的话,给了无数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的人,一盏温暖的明灯。
赵禾见状,忙着让人起来,她哪里能受得起别人这样的大礼? 安顿好田庄上的农户后,已快到了傍晚。
赵禾离开时,田庄上的农户们纷纷主动出来送她离开。
这可是真正发自内心,农户们跟着赵禾的马车跑了好一段路,若不是赵禾再三让他们回去,说不定这些人还想将赵禾直接送到江陵城城门口。
坐在马车上,九娘将暖炉放进赵禾手中,“这就是小姐想要着急赶回来的原因吗?”九娘问。
赵禾点头。
“小姐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么多人来我们田庄?” 这份功劳赵禾可不敢随意领下,她只猜测到肯定会有人在看见已经去了她的田庄上的那些农户每日有活儿干,每日有饭吃,肯定会有想要凭着自己双手劳动吃饭的人来庄子上。
可是没想到的是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有点出乎她的预料。
“没呢。
”赵禾摇头,“不过眼下的情况也正好解决了我们目前的大问题。
” 本来她这一次想早点回江陵,目的就是因为陆柳前段日子购买的田地。
本来就到了栽种麦子的时节,何况现在时间都有些晚,如果再因为她的病情耽误几日的话,那可不就更晚了吗? 九娘将车内的毯子给赵禾搭在腿上,半是无奈半是抱怨道:“小姐前日还保证说回到江陵后就好好休养,这样子,哪里像是好好休养?” 这事儿是赵禾自知理亏,她捂着脸偷笑了一声,小声反驳道:“这不是没有办法吗?” 九娘不能理解赵禾对于种地的执着,就算是为了流民,她也不觉得有必要让赵禾做到这个份儿上。
难道谁还缺她们田里的这点粮食吗? 赵禾对上九娘不解的目光时,笑了笑,“先前我说过了,买良田,种粮食,是为了解决很大一部分的流民问题。
但同时,也是为了储粮。
” “储粮?您有自己的庄子,就算是短缺了别人,也不可能短缺了您的粮食。
”九娘说。
至少在京兆一带,在靖安王的封地内,都还是一片祥和安稳之景,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受到战乱的侵扰。
赵禾名下有不少铺子和田产,每年的收成都很丰厚,即便是饥荒,也影响不到她。
赵禾摇摇头,“我一个人吃饱了,是等于我赵家军所有人都能吃饱吗?我的庄子那点粮食,能养活整个赵家军吗?” 看着九娘和南越都有些诧异的表情,赵禾就知道这问题他们都没想过,可是她做不到对这件事情无视。
也许九娘和南越并不是觉得她的想法太多,瞎担心的事情太多,觉得这种军饷军粮的事,自然是有人会考虑的,再怎么的也轮不到她。
但赵禾的想法很简单,她喜欢任何事情都留有后手,如今军饷军粮这些的确不需要她关心,可她手中若是有大批的存粮,不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对于军队而言,都是百利无一害。
屯粮,她安心。
眼看着九娘还想说什么,赵禾赶紧乖巧保证道:“我发誓,就忙完了这几日时间,我肯定在院中好好休养,再也不乱跑。
” 九娘:“……” 她可是太了解赵禾这性子,认错的时候比谁都快,那小模样看起来也比谁都要真诚,不过该犯错的时候仍旧一点都不马虎,干脆犯错,事后蹲墙角。
那样子简直叫人又爱又恨,万般无奈,拿她丁点办法都没有。
当赵禾一行人刚回到租下的小院巷口时,马车就停了下来。
九娘坐在马车里,第一时间感觉到不对劲,空气里那种蓄势待发的氛围,就算是隔着马车,也挡不住,九娘率先出了马车。
一推开车门,九娘就看见守在整条小巷入口的侍卫。
九娘心想着这是谁有这么大的派头,竟在这小小的江陵城带如此多的人,守在小巷中。
但很快,南越和九娘都注意到了这些佩刀侍卫腰间悬挂的眼熟的腰牌,两人不由对视一眼,心中惊骇。
这腰牌,是靖安王府的腰牌。
靖安王府的腰牌可能不是那么稀奇,但能命令这么多带着腰牌的人在这不起眼的小巷中护卫的,必然只会有一个人。
认出来佩刀的侍卫是谁后,九娘做了万福礼手势。
随后很快九娘走到马车旁,低声对着里面的赵禾说道:“小姐,主上到了。
” 能被九娘称作主上的人,当然只有靖安王赵靖。
赵禾在听见这话时,登时心头一紧,说不慌张那是假的。
毕竟在听见九娘这话的瞬间,赵禾已经用脚趾头都猜想到了此时她亲爹来江陵是为了什么,也难怪这几天都没有西京的消息传回来,原来是这样,她那位把她当做眼珠子的亲爹,从千里迢迢之外的西京,到了江陵! 而且不用多想,也知道她亲爹定然是悄悄从西京离开。
整个赵家军若是知道他们的主心骨都不在西京,怕是军心不稳。
赵禾赶紧从马车上下来,也不知道这院中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江陵,赵禾不敢耽搁,拎着裙摆,就朝着自己的小院中跑去。
九娘紧跟在她身后,就怕赵禾这急急忙忙的模样,一个不小心摔跤。
赵禾推门而入时,就看见了在院中背对着自己的那道熟悉的身影。
“阿爹!”赵禾惊喜道。
虽然在听见她亲爹来了江陵城时,赵禾第一反应是有点忐忑,毕竟她之前
大家从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如果不是因为天下大乱,他们何至于颠沛流离?从前虽也清贫,但好歹也能吃上一口热饭。
如今若不是有赵禾,怕是在连能栖身的片瓦都没有。
赵禾的话,给了无数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的人,一盏温暖的明灯。
赵禾见状,忙着让人起来,她哪里能受得起别人这样的大礼? 安顿好田庄上的农户后,已快到了傍晚。
赵禾离开时,田庄上的农户们纷纷主动出来送她离开。
这可是真正发自内心,农户们跟着赵禾的马车跑了好一段路,若不是赵禾再三让他们回去,说不定这些人还想将赵禾直接送到江陵城城门口。
坐在马车上,九娘将暖炉放进赵禾手中,“这就是小姐想要着急赶回来的原因吗?”九娘问。
赵禾点头。
“小姐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么多人来我们田庄?” 这份功劳赵禾可不敢随意领下,她只猜测到肯定会有人在看见已经去了她的田庄上的那些农户每日有活儿干,每日有饭吃,肯定会有想要凭着自己双手劳动吃饭的人来庄子上。
可是没想到的是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有点出乎她的预料。
“没呢。
”赵禾摇头,“不过眼下的情况也正好解决了我们目前的大问题。
” 本来她这一次想早点回江陵,目的就是因为陆柳前段日子购买的田地。
本来就到了栽种麦子的时节,何况现在时间都有些晚,如果再因为她的病情耽误几日的话,那可不就更晚了吗? 九娘将车内的毯子给赵禾搭在腿上,半是无奈半是抱怨道:“小姐前日还保证说回到江陵后就好好休养,这样子,哪里像是好好休养?” 这事儿是赵禾自知理亏,她捂着脸偷笑了一声,小声反驳道:“这不是没有办法吗?” 九娘不能理解赵禾对于种地的执着,就算是为了流民,她也不觉得有必要让赵禾做到这个份儿上。
难道谁还缺她们田里的这点粮食吗? 赵禾对上九娘不解的目光时,笑了笑,“先前我说过了,买良田,种粮食,是为了解决很大一部分的流民问题。
但同时,也是为了储粮。
” “储粮?您有自己的庄子,就算是短缺了别人,也不可能短缺了您的粮食。
”九娘说。
至少在京兆一带,在靖安王的封地内,都还是一片祥和安稳之景,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受到战乱的侵扰。
赵禾名下有不少铺子和田产,每年的收成都很丰厚,即便是饥荒,也影响不到她。
赵禾摇摇头,“我一个人吃饱了,是等于我赵家军所有人都能吃饱吗?我的庄子那点粮食,能养活整个赵家军吗?” 看着九娘和南越都有些诧异的表情,赵禾就知道这问题他们都没想过,可是她做不到对这件事情无视。
也许九娘和南越并不是觉得她的想法太多,瞎担心的事情太多,觉得这种军饷军粮的事,自然是有人会考虑的,再怎么的也轮不到她。
但赵禾的想法很简单,她喜欢任何事情都留有后手,如今军饷军粮这些的确不需要她关心,可她手中若是有大批的存粮,不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对于军队而言,都是百利无一害。
屯粮,她安心。
眼看着九娘还想说什么,赵禾赶紧乖巧保证道:“我发誓,就忙完了这几日时间,我肯定在院中好好休养,再也不乱跑。
” 九娘:“……” 她可是太了解赵禾这性子,认错的时候比谁都快,那小模样看起来也比谁都要真诚,不过该犯错的时候仍旧一点都不马虎,干脆犯错,事后蹲墙角。
那样子简直叫人又爱又恨,万般无奈,拿她丁点办法都没有。
当赵禾一行人刚回到租下的小院巷口时,马车就停了下来。
九娘坐在马车里,第一时间感觉到不对劲,空气里那种蓄势待发的氛围,就算是隔着马车,也挡不住,九娘率先出了马车。
一推开车门,九娘就看见守在整条小巷入口的侍卫。
九娘心想着这是谁有这么大的派头,竟在这小小的江陵城带如此多的人,守在小巷中。
但很快,南越和九娘都注意到了这些佩刀侍卫腰间悬挂的眼熟的腰牌,两人不由对视一眼,心中惊骇。
这腰牌,是靖安王府的腰牌。
靖安王府的腰牌可能不是那么稀奇,但能命令这么多带着腰牌的人在这不起眼的小巷中护卫的,必然只会有一个人。
认出来佩刀的侍卫是谁后,九娘做了万福礼手势。
随后很快九娘走到马车旁,低声对着里面的赵禾说道:“小姐,主上到了。
” 能被九娘称作主上的人,当然只有靖安王赵靖。
赵禾在听见这话时,登时心头一紧,说不慌张那是假的。
毕竟在听见九娘这话的瞬间,赵禾已经用脚趾头都猜想到了此时她亲爹来江陵是为了什么,也难怪这几天都没有西京的消息传回来,原来是这样,她那位把她当做眼珠子的亲爹,从千里迢迢之外的西京,到了江陵! 而且不用多想,也知道她亲爹定然是悄悄从西京离开。
整个赵家军若是知道他们的主心骨都不在西京,怕是军心不稳。
赵禾赶紧从马车上下来,也不知道这院中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江陵,赵禾不敢耽搁,拎着裙摆,就朝着自己的小院中跑去。
九娘紧跟在她身后,就怕赵禾这急急忙忙的模样,一个不小心摔跤。
赵禾推门而入时,就看见了在院中背对着自己的那道熟悉的身影。
“阿爹!”赵禾惊喜道。
虽然在听见她亲爹来了江陵城时,赵禾第一反应是有点忐忑,毕竟她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