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回家探母

关灯
” 孙乾道:“将军与北海有大功也,北海上下,无不钦敬,孔大人也必更看重将军,将军如能多与孔大人交往,日久情谊愈深,对主公大业也会大有益处。

    ” “哦?”太史慈疑道:“这却是为何?请先生言之。

    ” 孙乾道:“孔文举乃当世之伟器,天下名士也,更兼为圣人之后,世代冠缨之家,门生故吏极多,久之必被当今天子宣入朝堂,为天子近臣,将军和孔大人有交情,孔大人必对我主玄德公也高看一眼,朝中有人好做官??????” 太史慈拍手道:“哎呀!先生真大才也!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孙乾此计甚妙,刘备缺的是什么?是名望、官职、钱粮、人才。

    如果将来孔融在皇帝面前和士大夫间多为刘备说好话,刘备得到高官就容易多了,成了高官,以刘备之才,名望、钱粮、追随而来的人才必然不在话下,如此,刘备的大业将事半功倍。

     太史慈心道,人才就是人才,一个孙乾就有这么高深的见识,那么诸葛亮、庞统、郭嘉、贾诩、周瑜、田丰?????这些拥有神鬼皆惊之计,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们又该是如何呢? 太史慈立刻站起身来,道:“我这就去北海城拜会孔文举大人。

    ” 孙乾嘱咐道:“将军,此事乃与人相处也,切记不可做作,真心实意为要!” 太史慈点头,确实,就像刘备,才能不及曹*,势力不如孙权,却能三分鼎足,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人格魅力,靠的就是他待人以诚的一片真心,使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这些天纵英才能为之用,从而得以成就一番事业。

     太史慈知道,自己与孔融交往,目的虽然在于能使孔融将来支持刘备,但自己却不能报有这种想法,否则可能弄巧成拙。

     与人相处是门大学问,太史慈对自己没有什么自信,怎样才能做到自然、不露痕迹?太史慈也不知道,好在在未来的那个时空中,王鹰是个老实人,也是认认真真交朋友的,所以虽然他朋友不多,但关系都很铁,他与每个朋友交往,从没有这个人会对他有什么用处等这些功利之心,只是觉得此人不错,可交而已,目的单纯,但效果不错。

     太史慈想了想,决定就以这种心态与孔融交往,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这么做起来轻车熟路,也不觉的为难。

     今后十几天中,太史慈几次拜会孔融,而孔融也十分高兴,常请他饮宴,双方情谊日密,孔融屡次送他金银财帛,太史慈刚开始坚持不受,但孔融态度坚决,实在不好推让,又想目前刘备缺的就是钱粮,还是得之将来充为军费好,于是收下,孔融大喜,对他更加亲密。

     一次饮宴,酒至半酣,孔融举杯对太史慈道:“听闻子义投效刘玄德,可有此事?” 太史慈答道:“确有此事。

    ” 孔融笑道:“子义乃当世虎将,前途不可限量,别的不说,我听说扬州刺史刘繇,也是北海东莱人,与子义同乡,对子义十分看重,数次投书请子义前去,子义何故弃一刺史而投一县令乎?” 《三国演义》记载:刘繇,扬州刺史。

    属下有其同乡勇将太史慈,却不能尽其才能。

    遭孙策攻击,战败,落荒逃往豫章。

    不久病逝,享年42岁。

     历史上的太史慈,就是解北海之围后,投奔刘繇,后孙策攻灭刘繇,太史慈复归于孙策的。

     太史慈正色答道:“我主刘玄德仁义无双、爱民如子,世所仰慕,现今虽只为一县令,但龙困于野,终有龙飞九天之时,我投我主,非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