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小
中
大
王昭君牵着马走在去往百花楼的路上,不禁开始想象花满楼见到自己会有什么反应。
惊喜?高兴?或者……生气? 她记得,在前面的街角向左,转到那条青石板路上,路的尽头就是百花楼所在。
上百里的路程,二十来天的奔波,都将在今天画上一个句号。
明明终点就在前面,只需要再走两步路就能抵达,她却站在路边,迟疑着不敢向前。
那时候住在百花楼,花满楼曾经带回来许多书籍给她看。
后来前去寻找大智大通,她随手装进包裹里一本,现在也带在身边。
那是一本诗集,收录着陆小凤他们口中“唐朝”的许多诗。
她路上休息,在客栈睡觉前,早晨醒来没有马上起床时,都会随便翻一翻。
除了最熟悉的李白,她印象最深的却是不认识的诗人写的一首小诗。
那诗不过四句长,笼统二十个字,王昭君却怎么也无法理解。
尤其,是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若是客居异乡,久无故乡亲人的音信,归乡时自然是急切万分的,正要“急欲问来人”才对,怎么会生出“情怯”“不敢”的心情呢? 若是她哪一天能有机会从北夷回到故乡,一定是迫不及待的。
王昭君这样想着。
现在,她却多少体会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心情。
因为她现在就是个不敢之人。
王昭君在路边站的时间太长,许多过往的路人都纷纷看她,让人觉得颇不自在。
她正在想是否要先找个地方休整一下,调整好情绪再说,就听到颇为熟悉的声音叫她:“咦,是王姑娘?你回来了!” 来人走过来,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怎么站在这里?” 是李嫂。
她应该是去买菜回来的时候见到了她。
李嫂左手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各种东西,甚至还有两包点心。
她走在旁边,前一句问王姑娘都去哪里了,后一句说这么冷的天她穿的如此单薄,要冻坏的。
王昭君有心事,只是心不在焉地回应着。
百花楼就在前面,越来越近。
李嫂叹道:“少爷近来愈发沉默,连饭都吃得少了。
”不过随即,她又笑了起来:“王姑娘回来,少爷见到了,定是高兴的。
” 王昭君手拉着马的缰绳出神想着什么,闻言,不由苦笑一下。
真的,会高兴吗? 第19章除夕登高夜 百花楼的外门依旧敞开着。
李嫂没有从正门进,从她手中接过缰绳,牵着马去了后门。
王昭君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步入百花楼。
进了内门,立马暖和许多。
一楼依旧没人,安安静静。
王昭君深吸一口气,拎着裙角,踩着木梯上了楼。
她脚步很轻,轻到几乎没有声音。
二楼的窗前坐着个人。
他披着件青色的外衫,侧身靠坐在塌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面
惊喜?高兴?或者……生气? 她记得,在前面的街角向左,转到那条青石板路上,路的尽头就是百花楼所在。
上百里的路程,二十来天的奔波,都将在今天画上一个句号。
明明终点就在前面,只需要再走两步路就能抵达,她却站在路边,迟疑着不敢向前。
那时候住在百花楼,花满楼曾经带回来许多书籍给她看。
后来前去寻找大智大通,她随手装进包裹里一本,现在也带在身边。
那是一本诗集,收录着陆小凤他们口中“唐朝”的许多诗。
她路上休息,在客栈睡觉前,早晨醒来没有马上起床时,都会随便翻一翻。
除了最熟悉的李白,她印象最深的却是不认识的诗人写的一首小诗。
那诗不过四句长,笼统二十个字,王昭君却怎么也无法理解。
尤其,是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若是客居异乡,久无故乡亲人的音信,归乡时自然是急切万分的,正要“急欲问来人”才对,怎么会生出“情怯”“不敢”的心情呢? 若是她哪一天能有机会从北夷回到故乡,一定是迫不及待的。
王昭君这样想着。
现在,她却多少体会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心情。
因为她现在就是个不敢之人。
王昭君在路边站的时间太长,许多过往的路人都纷纷看她,让人觉得颇不自在。
她正在想是否要先找个地方休整一下,调整好情绪再说,就听到颇为熟悉的声音叫她:“咦,是王姑娘?你回来了!” 来人走过来,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怎么站在这里?” 是李嫂。
她应该是去买菜回来的时候见到了她。
李嫂左手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各种东西,甚至还有两包点心。
她走在旁边,前一句问王姑娘都去哪里了,后一句说这么冷的天她穿的如此单薄,要冻坏的。
王昭君有心事,只是心不在焉地回应着。
百花楼就在前面,越来越近。
李嫂叹道:“少爷近来愈发沉默,连饭都吃得少了。
”不过随即,她又笑了起来:“王姑娘回来,少爷见到了,定是高兴的。
” 王昭君手拉着马的缰绳出神想着什么,闻言,不由苦笑一下。
真的,会高兴吗? 第19章除夕登高夜 百花楼的外门依旧敞开着。
李嫂没有从正门进,从她手中接过缰绳,牵着马去了后门。
王昭君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步入百花楼。
进了内门,立马暖和许多。
一楼依旧没人,安安静静。
王昭君深吸一口气,拎着裙角,踩着木梯上了楼。
她脚步很轻,轻到几乎没有声音。
二楼的窗前坐着个人。
他披着件青色的外衫,侧身靠坐在塌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