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关灯
小
中
大
崔吉吉微微一笑:“是你自己害自己。
你要是聪明些,气度大一些,你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
不过呢,我爹这个人,他不配得到真心相对的人。
” 崔吉吉潇洒地转身上了轿子,她却听明白了崔吉吉的意思,她永远都不是崔家父女的对手。
番外二:李碧篇 从他记事开始,他的母亲就随身携带着一把戒尺。
这把戒尺,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他不听话,偷懒,背不出书,写不出字的时候,那戒尺就会雨点似的打到他身上,伴随着戒尺打在ròu皮上的沉闷声响,还有母亲的眼泪和恨铁不成钢的责骂。
每每此时,他就觉得心口压着一块大石,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的父亲原是村上的教书先生,深受敬重,却去世得极早,只余下他与母亲二人,还有就是三间风雨飘摇的糙屋,一箱子书并几亩薄田。
按着他如此的身世,读书几乎是一种奢望,但他是如此的幸运,他的母亲虽然做农活不行,针黹手艺却极好,还识得字,他的启蒙就是由她完成的。
最幸运的是,他的族人邻里很好,没有人打孤儿寡母的主意,也没有人想着去侵占他们少得可怜的田产,相反的,他们耕地的时候,总会顺手将他家那几亩地给耕了,蓐糙之时,也顺手将他家地里的糙给拔了。
每当他把母亲替人做出的活计送去给人家时,鸡蛋枣子之类的从来不会少。
与此相辅相成的,他的母亲总是用绣活、或是教小孩子读书来回报邻里。
他没有童年,很小他就知道,他欠了所有人的情,他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希望。
白天他跟着母亲一起下地,一起上山打柴,为生计奔波,晚上母亲就会领了他,拿着针线,拿着书,与隔壁的大娘家凑在一起,大人做针线活,小孩子读书,为的,就是省下那点灯油钱。
但即便如此,他又知道,他和乡人是不同的。
乡下人的日子都过得艰难,为了一衣一饭,几乎拼尽了所有,农忙时不拘男女老幼都忙农活,农闲时男人忙着进山里弄点山货或是小兽,女人忙着做针线纺纱。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是最大的福分,不会再奢求别的什么。
因此,男人或者女人、老人或者孩子,头发脏了,衣服脏了,手脏了,都算不得什么,要很久才会起心动意地洗一次,因为家家都如此,也没人觉得有什么
你要是聪明些,气度大一些,你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
不过呢,我爹这个人,他不配得到真心相对的人。
” 崔吉吉潇洒地转身上了轿子,她却听明白了崔吉吉的意思,她永远都不是崔家父女的对手。
番外二:李碧篇 从他记事开始,他的母亲就随身携带着一把戒尺。
这把戒尺,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他不听话,偷懒,背不出书,写不出字的时候,那戒尺就会雨点似的打到他身上,伴随着戒尺打在ròu皮上的沉闷声响,还有母亲的眼泪和恨铁不成钢的责骂。
每每此时,他就觉得心口压着一块大石,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的父亲原是村上的教书先生,深受敬重,却去世得极早,只余下他与母亲二人,还有就是三间风雨飘摇的糙屋,一箱子书并几亩薄田。
按着他如此的身世,读书几乎是一种奢望,但他是如此的幸运,他的母亲虽然做农活不行,针黹手艺却极好,还识得字,他的启蒙就是由她完成的。
最幸运的是,他的族人邻里很好,没有人打孤儿寡母的主意,也没有人想着去侵占他们少得可怜的田产,相反的,他们耕地的时候,总会顺手将他家那几亩地给耕了,蓐糙之时,也顺手将他家地里的糙给拔了。
每当他把母亲替人做出的活计送去给人家时,鸡蛋枣子之类的从来不会少。
与此相辅相成的,他的母亲总是用绣活、或是教小孩子读书来回报邻里。
他没有童年,很小他就知道,他欠了所有人的情,他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希望。
白天他跟着母亲一起下地,一起上山打柴,为生计奔波,晚上母亲就会领了他,拿着针线,拿着书,与隔壁的大娘家凑在一起,大人做针线活,小孩子读书,为的,就是省下那点灯油钱。
但即便如此,他又知道,他和乡人是不同的。
乡下人的日子都过得艰难,为了一衣一饭,几乎拼尽了所有,农忙时不拘男女老幼都忙农活,农闲时男人忙着进山里弄点山货或是小兽,女人忙着做针线纺纱。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是最大的福分,不会再奢求别的什么。
因此,男人或者女人、老人或者孩子,头发脏了,衣服脏了,手脏了,都算不得什么,要很久才会起心动意地洗一次,因为家家都如此,也没人觉得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