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关灯
    文人向来讲究春秋笔法,经典虽就那么多,但哪怕是突然改换了观点,这些人也一样能引经据典,重新为自己据理力争起来。

    何念新听得目瞪口呆,怀夏却一直在笑,还向着自己姐姐眨眨眼。

     但听到立皇太弟的时候,何念新却皱起了眉头。

     她没有在朝上问起,但私底下却很严肃地拉过了怀夏。

    不光是何念新,就连贤王也未曾听说过这件事。

     怀夏歪了歪头,道是:“有了这么一个缘由,才好争取过哪些迂臣。

    ”她虽是对着何念新在说,但这句解释却是讲给不远处贤王听的。

    说罢,怀夏凑近何念新的耳根,才对何念新道是:“但是姐姐,我做这个决定,主要是为了咱们两个的未来呀。

    ” 何念新先是一怔。

     忽然她便想明白了,笑逐颜开。

     第112章贰 怀夏的登基大典庄严肃穆。

     她坐在那高高的位子上,往下望去。

    众多朝臣,脸上各有神色。

    但当怀夏将龙椅坐稳的那一刻,她忽然不在乎旁人的脸色了。

     新帝登基,几道圣旨下颁,调整百官。

    几家喜,几家忧。

     不乏有着留到最后却只想看怀夏笑话的,却都渐渐没了声。

     这位女帝,年纪虽幼,也长了一张和善的面容,竟也有着雷霆手段。

    非但如此,凉城军还未曾全部回边疆,安河郡主得封了将军,暂领了梁京的巡使一职,还将凉城带来的一干人马编整进了守城军里。

    这下可好了,有谁敢对女帝不敬,没准女帝前脚笑眯眯放过了人,后脚能被巡使给找到门上去。

     亦有人向女帝进言,怕女帝重蹈太上皇与叛将的覆辙。

    女帝却只道是:“朕是信得过姐姐的。

    ” 梁京城竟然如此安定了下来,天下也重归太平盛世。

     春去秋来,转眼便是数个年岁。

     女子十六及笄,按常理说该着急许配人家了。

    但女帝身份在此,众人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总不能广开后宫纳男子,为皇家开枝散叶吧?女帝自己倒是一点着急的意思也没有,又从十六岁往后,拖了几年。

     整整拖到了何念新二十岁寿辰。

     贤王与贤王妃早便回了凉城,奈何何念新小小年纪竟领了官职在身,不能跟着他们一起回去了。

    贤王妃还怪道是,莫不成是那群老古董一见女帝都封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这才又顺水推舟地送了个女将军给自己那女儿?却见女儿竟将梁京城防安排得有模有样,也便不再多言。

     只是贤王妃还记挂着给女儿寻个婆家。

     她原先是逢年过节地来书一封,隐晦地提上两句。

    这几年愈发急了,隔三差五就要来催。

    贤王府上豢养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