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还说对人家没心思,没心思直接六百万?你的钱大风刮来的?” 傅西晏微眯着眼,熟悉的清冷目光忽然扫过陈量骁:“我的钱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花在这儿总比你***强?” 说着,忽然一熟人过来,陈量骁和尚御很有眼力见儿地给两人挪了地儿。

     这么一近看,李斯媛的美艳又多了几分。

    她脸上右眼旁边有一颗泪痣,给本就妍丽的脸平添几分妩媚动人。

    眼睛又大又深邃,浅浅的眼影描摹出一份神秘。

     她此刻笑着。

     “听说你现在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了。

    ” 李斯媛手里拿了两杯酒,浅笑,一支递给傅西晏。

     傅西晏斯文看了眼李斯媛,然后接过她手中的酒:“嗯。

    ” “我记得那会儿,你好像说过想当教授来着,”李斯媛目不转睛地看傅西晏,随后非常合适地解围:“不过,人嘛,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 说着李斯媛抿了口酒。

     李斯媛大学是学设计的。

    大二时她在学院里申请了个课题项目,当时陶先是她的指导老师。

     陶先这个人呢,对学生过于高估,每每批改作业不及格的人都一大堆,他总是以极高的标准对待每一位同学。

     设计院的同学都知道陶先老师的一句话“宁缺毋滥”,所以每年逢大四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他总是先跟学生约法三章,非常郑重地告诫学生—— 咱们呢,写论文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论文内容落到实处。

    比如你设计了一个产品,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及创新想法,一直到后期的市场试运营及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每一点都要严谨地考虑到,要不然,你做的这个产品设计本身就是没有用武之地的,一投入市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有什么意义呢? 每年他们院别的老师收三个毕业论文指导,他只收一个,还往往都是年级TOP5的学生。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批评陶先老师不按学院规定的“一老师指导三个学生”,因为他精益求精,凡出手,就是精品。

    故也被学生们送了一外号——陶大师。

     李斯媛做的这个设计项目起初张罗着找法学院的人帮忙。

    当时她跟傅西晏还不熟,只知道有这么个人是学法律的,也没怎么考虑就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了他。

     后来经过交流,两人性格挺合适,家庭背景也算配,就在一起了。

     说起来…… 说起来李斯媛出国之前,还对傅西晏存了一丝希冀,他只要开口哪怕只说一句“我不想你走”,她就会留下来或者跟他一起去美国深造。

     可实际上呢? 那天下了好大的雨,李斯媛在学院门口跟他说。

     ——我可能要去意大利留学了。

     不是必须、一定要去,而是可能要去了……语气还是那种最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