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两年前,那是建成六年的秋天,秋色也如今年般明媚。

     清洛和小康两姐弟正在陆先生的学堂听先生讲解“易经”,清洛听得全神贯注,小康却走了神,因为山脚下杨家村里与自己年岁相仿的杨二愣正趴在学堂的墙头上向他招手,唤他出去。

     陆先生轻轻的踱过来,用戒尺敲了一下小康的头,小康吐了吐舌头,只得把目光投回到书本上,杨二愣却并不死心,仍在轻声叫唤。

     清洛暗自抓了一粒围棋子,悄悄的掷向已有大半个身子探出墙头的杨二愣,二愣“唉哟”一声从墙头跌下,惹得小康哈哈大笑。

     陆先生见学生淘气,摇头含笑,问道:“二愣,你找小康有何事情?” 二愣虽不上学堂,却也知对先生尊敬,爬起来恭手答道:“先生,村里来了一对母女,说是开州人氏,为避战事南下,想定居在我们村。

    那婆婆眼睛都瞎了,好可怜的,我娘亲见她们孤苦,正叫我爹帮她们清理迁走的阿光家留下的老屋呢。

    ” 陆先生听罢,眉头轻皱,道:“为避战事南下?现在我国与燕国的战事这么紧张了么?” 小康早就按捺不住,“腾”的从座位上站起:“这种好事,我也去帮忙。

    先生,你不是经常教我们要与人为善么?” 也不等陆先生允准,他拉上二愣一溜烟而去。

     清洛却仍稳坐桌前,低头看书。

     陆先生又踱至她面前,俯身道:“你心中很想随小康去看个究竟,但又碍于为师,不便和小康一般淘气,是不是?” 清洛面上一红,轻声道:“是。

    ” 陆先生轻叹一声,道:“你也去罢,今日之学早些散了便是,为师也想去看个明白。

    ” 待陆先生和清洛赶至村口,平时清静的小山村此刻已是十分热闹。

     一辆朴素的马车旁,二愣的娘杨大婶正搀扶着一位老婆婆,同时高声指挥着自己的丈夫往车下搬东西。

    那婆婆年约花甲,头发已经花白,梳理得一丝不苟,身上衣衫也甚是整洁,但沧桑的面容上一双眸子暗淡无光,显是已经瞎了。

     小康见姐姐过来,靠近道:“阿姐,你瞧那位姐姐美不美?二愣说她美如天仙,我倒觉得阿姐以后大了肯定要美过她几分。

    ” 清洛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老婆婆身后站着一名女子,年约十五、六岁,一身绿衫,清秀之极,似明珠美玉般的人品,让人不敢正视。

    尤其是一双星眸,竟似流转着万千光彩一般。

     那女子似是感觉到了清洛的目光,朝她望过来,眼中有一道光芒闪过,瞬间又复为清水,似是惊讶于这山野之间怎会有如此秀丽的少女。

     众人喧嚷之中,女子缓步上前,向众人福了一福,柔声道:“众位乡亲,小女子公孙怀玉,这是我母亲公孙氏,我二人避难至此,见此间山水清雅,甚是喜爱,欲在此长住,蒙各位乡亲不弃,小女子在此多谢。

    我母亲素有眼疾,今后还盼各位乡亲多多照拂。

    ” 由于村内有一户人家因南迁而留下了几间破旧的木屋,那女子公孙怀玉便花了几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