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关灯
    这也是凌彦的注意。

    从拿到第一笔钱之后,如何进行可持续的薅羊毛就成了凌彦一直思考的问题。

    皇商的名号那么值钱,自然不能终身制和世袭制,但也要给商人们留下盈利的空间。

    凌彦与皇帝商量的结果是如选秀一般,三年一次。

    如发现有顶着这名号为非作歹的,可提前除名。

     除此之外,国库也需要充实,这才是根本。

     凌彦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赚钱,而听他发言后,那些商人都振奋起来:三年一选,皇商总能落到自己家的!还有人想得更深,若是能长长久久地连任,这口碑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了。

    相比之下,承包一个蒙馆的开销,又能花多少钱呢? 前往官府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大量的银两流水一般流入了皇宫。

     皇帝在综合各方面考虑后,选择了三户商户,从此三年皇宫各项用度都有他们负责提供。

    而在凌彦的劝说下,皇帝也给予了他们更多不被人诟病的荣耀:比如为他们题写招牌,比如 准许他们彩绸衣裳,坐双人轿子。

     这些对皇帝来说无关痛痒的恩赐取得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的。

    在发现除了商业上的利益,还有地位上的提升后,原本对那些口碑加成不屑一顾的大商人也动心了。

     凌彦几乎是一心扑到了希望小学的建设上。

    他准时出宫前去考察希望小学的教学情况,还走访了附近人家,劝说更多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

     一开始的先生主要是一些不第举人和试子。

    他们给这些童子开蒙绰绰有余了。

    而皇帝规定选官时一条是看有无在蒙馆教书的资历,更是鼓舞了越来越多举人前来任教。

    除此之外,凌彦还邀请当地县衙的捕头不时来上个体育课。

     老师一多,凌彦就琢磨着把学生按照年纪和有无底子分成了三个年级,让先生们因材施教。

    凌彦参考科举的范围,按照《四书五经》和各种律令判诰划分科目,统一规定了学生们的学习大纲,检查先生备课。

    举人们从没见过这样教学生的,还要提前背课以供检查,还是和县衙捕头这些粗人在一起教学,心里便些不大乐意。

     这份不乐意中还有一个不便言说的理由。

    那就是他们这群读书人,最最看不起的,就是宁妃这般明明是男子,却以床笫之事获宠的佞臣! 凌彦自然感受到了他们敷衍之下的隐隐不屑,理由更是一想便知。

    他也不气不恼,只是在某次皇帝又傍晚晃到他宫里瞎聊时正色道:“臣有一事相求。

    ” “何事?”皇帝纳闷。

     “臣请陛下休沐时去希望小学看看。

    ”凌彦一本正经地说道,“孩子们若能一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