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着充实的借口浪费时间

关灯
头一次咨询完立刻就觉得有效果问题解决了,我总会提醒,这是不可能的,十年积压的问题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解决的。

    咨客说,自己确实都想明白了,感觉很好,相信自己回去就能好的,这难道还有错吗?我说,要去做,用你感悟到的新方法去完成才叫真好。

    恐怕还需要多次练习,我给你布置一个作业先完成个简单的练习……咨客一定没听进去我的作业,过了一个月又再次找我重新咨询老问题,很显然如果不去做一做练习,是不可能通过想一想就解决的。

     仔细想想,咨客说他每天脑子里都在想我说的话,而且觉得自己明白了。

    可是,一到具体事情来了,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没有本质的变化。

    他不明白,已经有效的思路为什么就是用不出来呢?我说为什么不按我说的从简单的尝试先做做呢?他表示麻烦,不愿花时间,既然想明白了,干嘛还要去练,那多浪费时间。

     “想”是我们的意识层,而处理某些突发事件不是用意识而是用无意识。

    无意识从哪里来呢,从习惯。

    比如在射击比赛中,我们打得准不是靠意识“我想打准”就能打准,而是靠你对于射击这项运动的熟悉,熟悉到不管在何种环境,自己什么状态,只要一开始比赛,就能自动调配到最佳状态而且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如期展示出来。

    这就是习惯。

     习惯,是从意识到无意识的演变。

    既然是演变就不是单凭想想能一下实现的,当然每天练习想也同样无法实现。

    那是一种条件反射,是来自于融入身体内在感觉的条件反射。

    所以,只有练习,无他法。

     表面上,练习要时间,还会经历些不愉快的挫折,但是这并不浪费时间。

    因为,经练习掌握的技术,就会成为你自己所拥有的,谁也拿不走,包括时间的流逝也不会轻易让你遗忘。

    相反,表面上想想很省事,不用按部就班,确实节省时间,但是不仅不牢靠,而且即便是偶尔撞上成功,由于并不具备成功的因素,下次绝不会总那么幸运。

    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回到原点。

     之所以觉得浪费时间,是你把着眼点仅仅放在了当下,图一时之快。

     很充实却很浪费 好比,我有个朋友,学习能力很强,他考大学的时候觉得计算机专业很好,于是报了计算机。

    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没上一年就感觉无聊想调换专业去了环境工程。

    继续再熬了三年,读完本科,毕业后他还是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于是又继续考研,换成法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