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关灯


    千渠王舍身合道,化擎天之木,还万物以生机,还人间以太平……” 朗朗读书声飘出窗外,惊飞枝头梳毛的麻雀。

     不一会儿,那些鸟雀又飞回来,见怪不怪地叽叽喳喳,为教室里书声伴奏。

     秋高气爽,人也浑身清爽,八九岁的稚嫩学生们念起史书摇头晃脑,竟没一个打瞌睡。

     教室后排坐着十余位不穿学服、年轻已经十四五岁的少年郎,也跟着他们一起念《千渠神王本纪》,认真到近乎虔诚。

     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年轻人,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来到千渠学院,经过考试插班进修,被称为“游学生”。

     书念完一段,教书先生照例询问感想。

     “我以后要造一座不用灵石也能飞的大船,飞到大陆尽头去,亲眼看看擎天树。

    ” “我要织出最保暖的衣服,让普通人穿上,抵御雪原的风雪。

    ” “我要带上千渠的泥土,给擎天树多多填土。

    ” 游学生们听得忍俊不禁,小孩的想象力果然不凡。

     但飞行法器如何不靠灵石驱动?凡人进入雪原就会被冻死,如何渡过恐怖的裂冰渊呢? 只见一贯严厉的教书先生竟缓缓点头,没有斥责他们异想天开,温和鼓励道:“很好,相信你们能创造未来。

    ” 游学生们面面相觑,心中不约而同地感叹:“这就是千渠啊。

    ” 千渠,千乘之都,四大洲的中心,奇迹诞生之地。

     凡人制造出的火器、织机、农具远销各地。

    据说千渠灵石矿场里,已经装上了一种蒸汽驱动的机器,便是千渠第一工坊的凡人制造的。

     宋王合道十年,千渠郡飞速发展,修士与凡人的界限早已模糊。

     “大家再拿出《千渠史》第一卷下册,翻到赵家仙官增税那章。

    ”教书先生轻咳,压下满堂兴高采烈的议论声。

     游学生们见气氛变化,立刻正襟危坐 千渠人从不逃避以前的苦难和血泪,相反他们学习苦难,珍惜和平。

     书还没念,忽听楼下传来一阵喧哗,教室里六十多颗小脑袋蠢蠢欲动,止不住向窗外张望。

     先生皱起眉头,正要训斥两句,又瞥见案头黄历,破天荒地露出笑容: “今天这日子,想看就去看吧。

    ” 欢呼声顿起,学生们一窝蜂涌向窗边,推开窗户,奋力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