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
    不过五年的时间,渭洲由一个闭塞的西北小城成了西域来往通商的一个必经之地。

     百姓为他签署了联名信,夸耀他的政绩,可他还是没能够等来升迁的文书。

     就是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清廉父母官在旱灾面前也犯了难,他在取得第一波拨款的那一日就买下了米店的所有储备,设立粥棚,分发给孤寡老人。

     维持了不过一月,第一波赈灾银就用完了,他又上书给西北首府请求第二次拨款,可文书走了三日,不见回音,半月过去了,文书连发了五封还是毫无音讯。

     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衙役亲自去讨要赈灾银,可在幽州的半月里,他连幽州县衙的大门都没进去过。

    他灰溜溜地回到管辖地,此刻渭洲的储粮和库银已全部耗尽。

     在这期间,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奏请赈灾款的文书必须先送至幽州府,再由幽州府一并向上递交。

    面对灾情难民他无能为力,面对强硬的幽州府他更是有苦说不出。

     临近县衙的同僚告诉他,他已找到了通路,可以一起投奔幽州知府。

     迟迟不见的赈灾款和紧闭地知府大门,他已然猜出大概。

    他在家苦恼了多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思索了许久,狠下心决定和同僚一起投奔幽州知府。

     就在临行的前一天,他整理书房无意翻到了寒窗苦读时写下的治国策,他走到祠堂面对圣人位,感慨万千,最终还是没能迈出这一步。

    可他徒有一腔热血,面对渭洲的每况愈下毫无办法,他只得学习幽州府紧闭他渭洲的府衙大门,如坐针毡地坐在后堂听着府门口的擂鼓声。

     今日,薛梦松的到访他又惊又喜,他虽然在任五年,未取过朝廷、百姓一针一线,但此次赈灾款一事他人微言轻,不过是个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喜的是这每日尖刀磨心的日子总算到头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不用每日为此担忧。

     平淮侯的威名他也曾听闻过,朝中有人夸他直言进谏,也有人贬他同贪官同流合污。

    陈茂远在西北小县,对这位战功赫然的侯爷所知甚少,他分不清他的黑白。

    但昨日城中的小吏恰巧遇见了童黛好心施救药铺母子一事,所以他隐隐觉得薛梦松是个可靠之人,他决定赌一把。

     他跪在地上,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他。

    他担心薛梦松不相信自己,还让书房取来账簿和赈灾款使用明细,以及他在任五年的百姓为他写的联名信。

     薛梦松翻看账目,为以防万一他特令高远将关于赈灾款的使用调度又抄了两份,一份由他保管。

     “你说临近县丞投奔了幽州府,你可敢写下证词交与我?” “这……”一听需要他作为人证时,陈茂犹豫了,他可以不要这官职,回到乡野间,可是一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