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她用座机拨电话订花,然后开车去了常青陵园。

     一个小时后,徐毅鸿骑一把改装的全黑哈雷883c,停在陵园的后门。

     他将头盔挂在手上,一个助跑,轻而易举的翻墙而入。

     宋瑾瑜在老地方等他,许是来了一阵子,面前的墓碑摆着一束新鲜的白色郁金香。

     平时陵园里的人不多,这个位置又是背山,说话倒很方便。

     听见了军用靴发出的熟悉脚步声,她侧身看过去,军绿的T恤,烟灰色的牛仔裤,本就不怎么新的皮靴上还挂着几绺泥,脸上的胡茬也不知多久没打理了。

    谁能想到十年前,他也是个干净清爽的小伙子,还是警队里数一数二的帅哥。

     “你飙车来的?” 答案显而易见,徐毅鸿挠了挠头发,“局里有案子,一大早去了趟乡下,怕路上堵车赶不及,就骑摩托来了。

    ” 他顺了三根香,摸出火机点燃,冲着两个相邻的墓碑各拜了三拜。

     宋瑾瑜看着他,“活人在这你不拜,拜一个空墓碑,咒我呢?” 徐毅鸿没有说话,一整套做完,把香插在碑前的香炉里,才道:“是我对不起她。

    ” 与之相邻的墓碑上是一张黑白照,照片上的女孩很年轻,梳着双马尾,青春明朗。

    而上面的刻字,每一笔每一折都如刀刻在她的心上。

     宋晓娟,1981年——1998年。

     十年前的宋瑾瑜,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宋晓娟。

     那一年,徐毅鸿从刑侦大队调升到了反黑特案组。

    年轻气盛的他,一进特案组就碰上个大案子,根据缉毒组提供的情报,扎根在安城的民间黑恶势力,极有可能是一个跨国洗钱贩毒集团。

     也是那一年,大英帝国的国旗刚从香港岛上空降下。

    这个案子,因为香港主权的移交,涉及当时两岸联合反黑的政治需求,得到全局上下高度重视。

     刚满三十岁的徐毅鸿准备大施拳脚。

     整个案件脉络的很清晰。

    摇.头.丸、麻.古等新型毒品自几年前流入安城的夜场,如今已泛滥成灾。

    主要销售渠道在酒吧、赌场以及酒店。

    但无论跟着那条线追查下去,身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老板——泰安。

     铲除泰安帮,是这次联合行动的终极目标。

     特案组的初次会议,是徐毅鸿第一次深入了解所谓的“泰安帮”。

    写满备注的人物关系图中心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男人戴着墨镜,皮肤黝黑,标准南方人的长相,只不过五官间带了几分煞气。

    他就是案件的核心人物,泰安的头目——魏秉义。

     泰安起家时间不长,但崛起迅速,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廉政公署的建立,香港黑帮逐渐衰退,许多帮派转投其他产业,有的去拍电影,有的开了公司。

    聪明人都转行脱身,洗净家底,重新做人。

     魏秉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