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关灯
    冰霜尚未解冻,无论车马行经,都需小心翼翼,以防出事。

     饶是如此,李璁仍旧兴致勃勃从马车里探出头来,贪婪地看着自己所看见的一切。

     按理说,马车已经行了十数天,刚刚上路的新鲜劲已经过去,该看的景致也都看完了,李璁应该意兴阑珊地抱怨怎么还没到达最终目的地,然而这个十五岁少年的自制力竟是出乎寻常的好,一路上除了贪看风景,并未过多抱怨路程辛苦。

     进表团副使金崇焕见他大半个身子都露在马车外面,不由皱了皱眉,驱马上前,责备道:“你怎敢这样坐马车,若是不慎摔下去,让我如何向你父亲交代!” 马车辘辘向前,金崇焕则骑着马,为免他听不见,故而声量有些高。

     十五岁的少年脸皮正薄,被说得面色通红,连忙将身子缩回去,他原本是打算问问自己一行还有多久能到大明边境的,这会儿也没敢再问了。

     作为朝鲜派往大明的进表使,这支队伍的内部人员构成其实很复杂。

     此时正值朝鲜李氏王朝第十四代君王李昖在位,朝鲜内部党争激烈,由于李昖目前尚无嫡子,朝中普遍认为世子之位将会由恭嫔金氏所生的庶长子临海君来继承,但李昖迟迟没有表态,甚至还表现出有意于庶二子光海君的微妙态度,这就使得朝中党争借题发挥,愈演愈烈。

     不过即使李昖自己想立庶二子也没用,因为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最后还需要经过大明的同意与册封,这个世子才算正式生效,这是从明太、祖就定下来的规矩。

     尤其是在几年前那场对日战争胜利之后,朝鲜更是对大明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违逆。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现在大明的万历皇帝要让李昖下台,只怕李昖也得乖乖逊位。

     但大明肯定是没有兴趣管这些闲事的。

     不管朝鲜内部党争激烈也罢,为了立不立世子而唇枪舌剑也罢,在大明人看来,这就是一个蕞尔小国的内部矛盾。

    整一个朝鲜加起来,顶多也就相当于大明一个行省,万历皇帝日理万机尚且不及,只要朝鲜一日还是听话温顺的藩属国,大明就一日以礼相待。

     大明是这样想的,朝鲜更是这样想的,如果大明愿意,对于一个事事效仿明朝,甚至连官制科举乃至年号都照搬过去的藩属国,朝鲜恨不得将每年一次的进表使节团改为每年两回觐见。

     尤其是在打败了日本之后,连李璁这样的少年人都听说了,如今大明国力,怕是比成祖时还要强盛。

     作为朝鲜中宗李怿的后代,李璁是实打实的两班子弟,也就是朝鲜贵族。

    自小在汉城长大的他,听惯了父亲口中对强盛大明的向往,心里却是有些不服气的。

     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朝鲜所有礼仪制度都是照搬明国的,那么明国充其量也就是大一号的朝鲜,仅此而已。

     所以他才千方百计混入这次准备去北京城觐见进贡的使节团里,想亲眼去看一看那个大明帝国,究竟像父亲所说的那样富强繁华,还是被夸大和美化了。

     置身广袤天地,望着不远处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