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关灯
小
中
大
心无愧的,起码他这些年来挥霍无度,奢侈享受,在个人生活上绝对说不上一身清白,而且官场倾轧,也不知有多少人冤死在他的手下,这其中就不乏许多因为政见不同而被他打压的清官能臣,所以他也害怕自己死后被清算,就算皇帝不推波助澜,光是他那些仇人们一人一下,都足以让他的家族子孙们遭受灭顶之灾。
皇帝的话,无疑是向他作了隐晦的保证,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臣代张家上下百几口人,多谢陛下洪恩!”他挣扎着又起身下榻,向皇帝拜了三拜,朱翊钧也受了他的礼。
“陛下,臣还有一事。
” “张先生请讲。
” 张居正也不废话,单刀直入:“臣此病,只怕一时半会是好不了的,陛下让臣静养,老臣也无话可说,只不知陛下心中是否已经定下了主持内阁的人选?” 朱翊钧笑了笑,不答反问:“先生是否有人选推荐?” 张居正看了看他,皇帝乌沉沉的眸色瞧不出心思,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臣以为,首辅之位,断不可交给张凤磬。
” “先生何出此言?” 张居正叹了口气:“若他执掌内阁,大好局面势必戛然而止,放眼朝野,能够将新政继续进行下去的,寥寥不过数人,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赵肃。
” 朱翊钧道:“朕记得,先前赵先生在时,你与他并不投契。
” 张居正道:“臣与他之争,乃因政见不同而起,而非私人恩怨,张凤磬与臣虽相交多年,可他为人过于圆融,未免失却原则,不能执善固执,新政得罪的人太多,若换了张凤磬,十有八九指定是要被他废除,借以收买人心的,届时陛下这十数年苦心,隆庆、万历两代新政积累,就要尽数付诸东流了。
” 以张居正的才智,不可能猜不出这次在背后暗算他的人,只因那句授人把柄的话“我非相,乃摄也”,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在场的人里,就有张四维。
而且这两年,因为种种缘故,张四维越来越不赞同的他政见,又或者故意要与他拉开距离,两人早已不复当年那么亲密。
所以张居正推荐赵肃,未必是对他多么认同,只是他不会让张四维一家独大,顺利递补上首辅的位置,有了赵肃这个劲敌,张四维在内阁也不会安生。
——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你既然敢在落井下石,也就不要怪别人不客气。
朱翊钧听完他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只是说道:“先生身体不好,就不要为这些琐事劳神的,朕自有分寸,首辅之位虚悬,待你痊愈归来,自然还要由你来主持内阁。
” 张居正苦笑:“多谢陛下厚爱。
”他很清楚,皇帝这句话,就算是真心实意,自己也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也不知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刚才他推荐赵肃,纯粹是为了恶心张四维,给他树一个大敌,但现在既然开了话头,却忍不住多说了两句:“陛下,赵少雍此人,为人肖我师徐阶,行事却肖其师高拱,有他在,可保大明二十年太平。
”
皇帝的话,无疑是向他作了隐晦的保证,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臣代张家上下百几口人,多谢陛下洪恩!”他挣扎着又起身下榻,向皇帝拜了三拜,朱翊钧也受了他的礼。
“陛下,臣还有一事。
” “张先生请讲。
” 张居正也不废话,单刀直入:“臣此病,只怕一时半会是好不了的,陛下让臣静养,老臣也无话可说,只不知陛下心中是否已经定下了主持内阁的人选?” 朱翊钧笑了笑,不答反问:“先生是否有人选推荐?” 张居正看了看他,皇帝乌沉沉的眸色瞧不出心思,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臣以为,首辅之位,断不可交给张凤磬。
” “先生何出此言?” 张居正叹了口气:“若他执掌内阁,大好局面势必戛然而止,放眼朝野,能够将新政继续进行下去的,寥寥不过数人,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赵肃。
” 朱翊钧道:“朕记得,先前赵先生在时,你与他并不投契。
” 张居正道:“臣与他之争,乃因政见不同而起,而非私人恩怨,张凤磬与臣虽相交多年,可他为人过于圆融,未免失却原则,不能执善固执,新政得罪的人太多,若换了张凤磬,十有八九指定是要被他废除,借以收买人心的,届时陛下这十数年苦心,隆庆、万历两代新政积累,就要尽数付诸东流了。
” 以张居正的才智,不可能猜不出这次在背后暗算他的人,只因那句授人把柄的话“我非相,乃摄也”,他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在场的人里,就有张四维。
而且这两年,因为种种缘故,张四维越来越不赞同的他政见,又或者故意要与他拉开距离,两人早已不复当年那么亲密。
所以张居正推荐赵肃,未必是对他多么认同,只是他不会让张四维一家独大,顺利递补上首辅的位置,有了赵肃这个劲敌,张四维在内阁也不会安生。
——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你既然敢在落井下石,也就不要怪别人不客气。
朱翊钧听完他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只是说道:“先生身体不好,就不要为这些琐事劳神的,朕自有分寸,首辅之位虚悬,待你痊愈归来,自然还要由你来主持内阁。
” 张居正苦笑:“多谢陛下厚爱。
”他很清楚,皇帝这句话,就算是真心实意,自己也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也不知是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刚才他推荐赵肃,纯粹是为了恶心张四维,给他树一个大敌,但现在既然开了话头,却忍不住多说了两句:“陛下,赵少雍此人,为人肖我师徐阶,行事却肖其师高拱,有他在,可保大明二十年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