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关灯
    人都是同情弱者的,何况张居正行事,早就有许多人敢怒不敢言,这些年来也少不了赵肃的从中转圜,如今他人一走,张居正没了制衡,也不知会独大专横到何等地步?这是许多人心中都惴惴不安的事情,赵肃的走,无疑也让他们感同身受,升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悲情感。

     京郊景致甚好,折柳亭外,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正是送别的好时节。

     送别的人浩浩荡荡,让来往行人客商都感到惊异,好奇打听,这一打听之下,便又有不少百姓加入送别的行列,只因赵肃为官持正和气,与人为善,那些开海禁、闻道台的新政,寻常百姓虽然没有切身受益,可也知道这位阁老是个好官,是他让咱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古往今来,中国老百姓的愿望最为朴素和简单,但凡上位者做了一丁点好事,让他们看到希望,都会称其为好官,如今赵阁老这个好官要走了,理当来送上一送。

     “知道的当我们来送别,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要聚众谋反。

    ”元殊看着人群喃喃道。

     申时行一腔愁绪顿时被这句话冲散不少:“同佳兄豁达乐天的胸襟,我自愧不如。

    ” 元殊笑道:“这些年来,比这艰难的境遇,少雍都捱过来了,他都不当回事,我们替他难过作甚?” 他说得并没有错,当年赵肃被严嵩父子当成对付裕王的靶子,进了诏狱,差点没了半条命,后来也照样因祸得福,入了嘉靖帝的眼,现在不过是辞官罢了,莫说还有机会起复,就算以后当个富贵闲人,又何乐而不为? 赵吉牵着赵肃的马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两辆马车,里头坐着赵耕赵耘和牡丹他们。

     眼看走出老长一段路,赵肃正想与他们辞别上马,却听后面一阵快马疾奔之声,数十骑锦衣卫飞驰而来,为首正是当年随同赵肃一道下广州的薛夏。

     “大人请留步——!” 薛夏大喊一声,动作利落地下马,却是额头见汗,想必一路行来赶得很快。

     “大人!”他喘了口气,“皇上有令,命我等随身保护大人归家,在大人返京之前,护卫左右,以策安全!” 第143章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脸色各异。

     赵肃辞官出京,私底下揣测的人不少,都道皇帝为顾全大局,放弃了自己的老师,又道赵肃这一走,只怕再要起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结果京郊折柳亭,无论是别有用心,还是惋惜遗憾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快马加鞭的数十骑锦衣卫受皇命而来,即将护送赵肃南下。

    这种殊荣,谁人有得?看来赵阁老不仅没有失了圣眷,反倒以退为进,加深了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既然是帝命,那就推辞不得,赵肃心知那人的用意,不免暗自苦笑,可又熨帖感动。

     “赵肃微末之身,岂敢劳烦诸位随行?”赵肃拱手道,薛夏是老熟人了,但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大人客气了,我方才怕追不上,所以赶路赶得快了些,您且与诸位大人叙别,无须理会卑职等。

    ”薛夏自然也客客气气,自从当年跟着赵肃在广州转了一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