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关灯
    只提出要看他的文章。

    看过之后,摇头叹息一声,一一点出他文章中的错漏:“这里,用典不对,这里,对仗不工整,还有这里这里和这里,字都写错啦!” 周围的博士、助教、学正吃惊的看着他,太子殿下还没有出阁讲学,点评八股文却能一针见血。

     朱翊钧虽然自己不做文章,但算起来已经看过三科会试和殿试文章,做得好与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帅嘉谟伏下身给他磕头,表示自己在科举学问方面资质平平,让太子殿下失望了。

     朱翊钧却道:“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考中进士,要么流放三千里,你自己选。

    ”“……” 朱翊钧看重他在算学方面的天赋,觉得这项天赋一定能有用武之地,但又不想因为他而破坏规则,所以一定要让他考取功名。

     国子监管吃管住,还有名师教学,傻子也知道怎么选。

     帅嘉谟赶紧给他磕头:“学生必定不负殿下厚望。

    ” 朱翊钧掐指一算:“距离下一科秋闱还剩两年,春闱还剩两年半。

    实在不行,你就算一算,雷州距离歙县够不够三千里。

    ” “……” 恐吓完帅嘉谟,朱翊钧神清气爽的往外走,正好路过一间叫“诚心堂”的课室。

    即便是在休息的时候,里面也很安静,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讨论学问,或闲聊其他,都是轻声细语。

     朱翊钧一眼看到了熟人,便站在窗外往里张望。

     冯保笑道:“张二公子在同学中很受欢迎。

    ” 朱翊钧目光锁定的正是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张嗣修在同学中显然很受欢迎,不少人围在他的身边,听他的见解。

     刘守有靠过来,指着旁边几人给他介绍:“那个高个儿是工部尚书的长子,圆脸的那个是吏部左侍郎的幼子。

    ” “还有那个,”刘守有指着远处,不跟他们扎堆的一个年轻人说道,“张泰征,张四维的次子。

    ” 朱翊钧对张四维的儿子不感兴趣,张望一会儿,问道:“有没有申先生的儿子?” 刘守有说:“据我所知,他儿子比殿下您还小一岁。

    ” 朱翊钧想了想,又问:“那……这儿有高阁老的儿子吗?” “高阁老?”刘守有露出个坏笑,“他没儿子。

    ” “噢!这样啊。

    ”朱翊钧憋着笑,继续往外走,等走出国子监,实在没憋住,笑了起来,“我的张先生有五个儿子呢。

    ” 刘守有纠正他:“是六个。

    ” “啊!”朱翊钧一脸错愕,“若兰是女孩子呀。

    ” “今年又添了一位小公子。

    ” 朱翊钧笑道:“要不咱们现在去见见这位小公子?” 冯保劝他:“殿下还是早些回宫吧,皇上还等着呢。

    ” 经他这么一提醒,朱翊钧总算想起来了,他今日是替父皇祭祀孔庙,任务完成了,还得回去向父皇复命。

     很快,天气渐渐冷起来,隆庆的身体看起来一日不如一日,早上要么免朝,要么神情恍惚,对于朝臣所奏之事好半晌才给个反应,吞吐半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以前,对于朝臣提出的问题,他不知如何答复,便会提前让内阁写好,记下来,照着回答。

     现在,他没那个精力去记,也懒得记,干脆一句“移交内阁”了事。

     到后来,隆庆实在精力不济,干脆称病,不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