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节

关灯
    班贺与赵靖珩坐在蒲团上,面前是燃着火焰的珍贵华服,看着它们付之一炬,只留下寒冬中的一抹暖意,心情尤为复杂。

     赵靖珩低声道:“你在皇帝身边有几年了,他是个性子乖张的,你也没少受他为难吧?” 班贺含蓄答道:“陛下有天子之仪。

    ” “呵。

    ”赵靖珩意味不明笑了笑,道,“他自小就深受宠爱,众星拱月,所有人,都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好物都捧到他面前来。

    ” 他顿了顿,似乎叹了一声,班贺不能确定。

     “总是由着性子做事,不高兴就折腾人——若不是天子,谁会惯着他?” 那像是抱怨控诉的话语,语气在班贺听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赵靖珩眼睑半垂:“我总在担忧,能为他守卫疆土到何时。

    皇考、皇兄都五十不到便升暇,我也年过不惑,只道自己时日不多,竭力为他做些事情……却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 班贺望着他的面容,忽然顿悟什么,心生感慨:“殿下正值壮年,不必有此忧虑啊。

    ” “怀熠……皇帝也总这样说。

    ”赵靖珩耳边似乎响起赵怀熠的声音—— 五叔一点儿都不老,风华正茂,长命万万岁。

     他眼中痛苦挣扎一瞬便被压了下去,表情如常。

     从自己的情绪中脱离,赵靖珩看向班贺,淡淡笑道:“你已经获取太后信任,想来是不必担心你的处境了。

    你留在京中,辅佐新帝,务必要同向文帝尽忠那样。

    ” “殿下。

    ”班贺有些动容。

     赵靖珩道:“丧礼结束后,我会尽早离京。

    或许,将来战死沙场,边疆埋骨也不错。

    ” 班贺双唇紧紧黏在一块儿,死死将不该说的话咽下去。

     淳王离开京城回边疆,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裕王赵青炜是得到华太后与宁王承认的继任者,就算找到了真正的遗诏,只要华太后不承认,真的也会变成假的。

     眼下华太后没有动淳王的意思,他主动避嫌,也是太后乐于见到的。

     赵靖珩:“在我离京前,还有什么需要我帮你做的?” 班贺:“殿下为我所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

    从玉成县,到如今,没有一步不是仰仗殿下照拂。

    ” 赵靖珩深深看他一眼:“日后,就只能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 班贺双膝着地,俯身一拜:“殿下千岁,一定要平安康健。

    ” 翌日,祭拜过后,大行皇帝梓宫安奉地宫,由皇帝亲自扶棺送入。

     但这一日的安排却有些匪夷所思。

    与皇帝一同扶棺的,还有淳王。

     那是华太后力排众议,特许的殊荣。

     扶在梓宫上的手微微颤抖,赵青炜忍不住目光投向离自己最近最熟悉的人。

    皇叔面容镇静,笔挺站立的身躯伟岸,绝代风姿,望之肃然起敬,有他同行,心中逐渐安定。

     一队内侍官执灯在前方引路,赵青炜与赵靖珩分站梓宫左右,龙輴车向下缓缓沉入地宫之中。

     大行皇帝梓宫被放置于石床之上,随后跟进来的王公大臣敬视永安,龙輴车随所有人撤出地宫外。

     工匠上前,沉重的墓门缓缓封闭在众人眼前,再无开启之日。

     班贺回忆起,送走师父时,他内心无比悲痛,在叙州送走穆柯时,他感到些许凄凉。

     而今日,他所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沉重。

     延光八年,十二月底。

    淳王向华太后请辞,华太后挽留,在京中过了年再回西北,却被他婉拒,不打算在京中多留。

     陆旋也选定了与淳王离开的人选,袁志与方大眼收拾好了行装,随时可以同淳王离开,何承慕自愿留在将军府里。

     其实,陆旋希望他们几个都跟淳王走。

     那日陆旋召集他们几个,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虽然是有份御前的差事,地位不低,但提拔下属的权力有限,就怕将他们留在京中反而限制了他们。

     那三个并排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