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节
关灯
小
中
大
全忠逐渐接受赵青炜新帝的身份,现下却得知,新帝得位是来源于太后与国舅的阴谋篡位。
他无知、叛逆,对朝政毫无兴趣,这些都能慢慢调整过来,他还有成长的机会。
唯独得位不正这件事,张全忠无法说服自己释怀。
伺候赵青炜换好衣裳,今日要去给太后请安,张全忠看着那张年轻面孔上毫不掩饰露出不满,心中愈加失望。
新帝,怎么会是这样一个懵懂无知,心无城府的少年? 难道,就要这样眼睁睁看着皇权落到华太后那一干外戚手中? 或许现在还有宁王能在朝堂上制衡,日后呢? 赵青炜生母薛太后出身平民,家中无人能做官,也没起过提拔自家人的心思,恐怕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被选中。
一个胸无城府,又无家族支撑的傀儡皇帝。
一旦华太后与外戚野心壮大,架空皇帝,排挤政敌把持朝政,不过是时间问题。
跟随赵青炜来到宁寿宫,张全忠守在门边,殿内两位太后并坐,等候新帝请安。
依次拜过,赵青炜坐下,默不作声等着听训。
“皇帝这两日读了什么书?”华太后问道。
赵青炜:“就那些。
圣人古训,之类的。
” 华太后道:“那些书,都是文帝发萌时读的,怎么现在还在看?”她又说道,“我批过的朝臣奏疏,你看了多少?” 赵青炜低声道:“看了一些。
” 华太后皱眉:“一些是多少?你年岁不小了,宫内宫外朝野上下都盼着皇帝能亲政,你不能看懂奏疏,不会理政,叫人如何能将朝政放心交给你?” 赵青炜觑了薛太后一眼,见她双手揪紧了手帕,眼含担忧看来,生怕他又说出顶撞的话。
他垂下眼睑,说道:“我会勤奋些的。
” 薛太后暗暗松了口气,随即目光转向了华太后。
华太后脸色稍霁,说道:“这就对了。
你能自发上进,我心甚慰,朝中大臣也能安心了。
” “太后说的是。
”赵青炜顺从应声。
直到赵青炜告退,都语气平和交谈下来,薛太后见到儿子安然离开,这才放松,微微扬起嘴角。
华太后忽然又开口:“妹妹是不是觉得,我对皇帝太过严厉了?” 薛太后扬起的嘴角立刻抿直了:“姐姐严厉些是好事。
青炜向来散漫,有人从旁督促,他才能这样长进。
” 华太后:“妹妹这样明事理就好。
青炜早晚要亲政,我不可能一直握着权柄不放,不说朝臣不同意,我也不是弄权之人。
我现在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教导青炜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 “姐姐的苦心,妹妹都明白。
我一直觉得青炜做不了皇帝,因此惶恐不安,姐姐却不嫌弃他笨拙,愿意用心培养,是我们母子天大的福气。
”薛太后说着,拿起手帕轻轻拭泪,“姐姐对我们母子的恩德,唯有与姐姐齐心协力,共同鞭策青炜,方能报答万分之一。
” 华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轻轻按着她发凉的手背:“天已渐寒,妹妹要好生保养,万不可生病。
全靠有你在我与青炜间调和,青炜才甘愿听从,我还要感谢你呢。
” 两位深宫中的女子在此消耗大半辈子,没有亲人相伴,却在这样的怪异情形下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亲人,彼此安慰,携手并进。
班贺入宫见太后已成惯例,甚至比之前更勤快了些。
华太后每每见到他,都很高兴。
比起见到其他朝臣,为一些政事费心烦恼,班贺的到来总是带着好消息,或是汇报新进展,几乎不会说出让人心烦的话来。
偶尔还会送进宫一些洋人的新奇玩意儿,经过班贺的精挑细选,都是些实用性强的器械,比那些为讨她欢心而送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好太多。
看过班贺呈上的奏疏,华太后面带笑容:“提拔你果然是对的。
” 班贺恭敬垂首:“臣也不过是仰仗太后恩泽。
若非看着太后颜面,臣也无法如此顺利派遣工部各官员,进展更不会这样顺利。
” 华太后笑着道:“你所做的一切,正是文帝想要推行的,我一个深宫妇
他无知、叛逆,对朝政毫无兴趣,这些都能慢慢调整过来,他还有成长的机会。
唯独得位不正这件事,张全忠无法说服自己释怀。
伺候赵青炜换好衣裳,今日要去给太后请安,张全忠看着那张年轻面孔上毫不掩饰露出不满,心中愈加失望。
新帝,怎么会是这样一个懵懂无知,心无城府的少年? 难道,就要这样眼睁睁看着皇权落到华太后那一干外戚手中? 或许现在还有宁王能在朝堂上制衡,日后呢? 赵青炜生母薛太后出身平民,家中无人能做官,也没起过提拔自家人的心思,恐怕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被选中。
一个胸无城府,又无家族支撑的傀儡皇帝。
一旦华太后与外戚野心壮大,架空皇帝,排挤政敌把持朝政,不过是时间问题。
跟随赵青炜来到宁寿宫,张全忠守在门边,殿内两位太后并坐,等候新帝请安。
依次拜过,赵青炜坐下,默不作声等着听训。
“皇帝这两日读了什么书?”华太后问道。
赵青炜:“就那些。
圣人古训,之类的。
” 华太后道:“那些书,都是文帝发萌时读的,怎么现在还在看?”她又说道,“我批过的朝臣奏疏,你看了多少?” 赵青炜低声道:“看了一些。
” 华太后皱眉:“一些是多少?你年岁不小了,宫内宫外朝野上下都盼着皇帝能亲政,你不能看懂奏疏,不会理政,叫人如何能将朝政放心交给你?” 赵青炜觑了薛太后一眼,见她双手揪紧了手帕,眼含担忧看来,生怕他又说出顶撞的话。
他垂下眼睑,说道:“我会勤奋些的。
” 薛太后暗暗松了口气,随即目光转向了华太后。
华太后脸色稍霁,说道:“这就对了。
你能自发上进,我心甚慰,朝中大臣也能安心了。
” “太后说的是。
”赵青炜顺从应声。
直到赵青炜告退,都语气平和交谈下来,薛太后见到儿子安然离开,这才放松,微微扬起嘴角。
华太后忽然又开口:“妹妹是不是觉得,我对皇帝太过严厉了?” 薛太后扬起的嘴角立刻抿直了:“姐姐严厉些是好事。
青炜向来散漫,有人从旁督促,他才能这样长进。
” 华太后:“妹妹这样明事理就好。
青炜早晚要亲政,我不可能一直握着权柄不放,不说朝臣不同意,我也不是弄权之人。
我现在唯一的期盼,就是能教导青炜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 “姐姐的苦心,妹妹都明白。
我一直觉得青炜做不了皇帝,因此惶恐不安,姐姐却不嫌弃他笨拙,愿意用心培养,是我们母子天大的福气。
”薛太后说着,拿起手帕轻轻拭泪,“姐姐对我们母子的恩德,唯有与姐姐齐心协力,共同鞭策青炜,方能报答万分之一。
” 华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轻轻按着她发凉的手背:“天已渐寒,妹妹要好生保养,万不可生病。
全靠有你在我与青炜间调和,青炜才甘愿听从,我还要感谢你呢。
” 两位深宫中的女子在此消耗大半辈子,没有亲人相伴,却在这样的怪异情形下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亲人,彼此安慰,携手并进。
班贺入宫见太后已成惯例,甚至比之前更勤快了些。
华太后每每见到他,都很高兴。
比起见到其他朝臣,为一些政事费心烦恼,班贺的到来总是带着好消息,或是汇报新进展,几乎不会说出让人心烦的话来。
偶尔还会送进宫一些洋人的新奇玩意儿,经过班贺的精挑细选,都是些实用性强的器械,比那些为讨她欢心而送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好太多。
看过班贺呈上的奏疏,华太后面带笑容:“提拔你果然是对的。
” 班贺恭敬垂首:“臣也不过是仰仗太后恩泽。
若非看着太后颜面,臣也无法如此顺利派遣工部各官员,进展更不会这样顺利。
” 华太后笑着道:“你所做的一切,正是文帝想要推行的,我一个深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