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

关灯
    中梁巍。

    ”赵怀熠说,“不知道班郎中有没有听说过此人。

    ” 班贺道:“微臣不敢欺瞒陛下,与陆旋相遇之时,陆旋已对臣和盘托出,他双亲遇害,正是与梁大人有关。

    只是梁大人具体所犯何事,臣并不清楚。

    ” 赵怀熠瞥他一眼,说道:“那时你并未在京中,自然不知。

    ” 站立阶下的臣子洗耳恭听,皇帝继续说了下去:“朕登基之初,皇考新丧,朝中大小事务还未理顺,奏疏堆积如山,即便如此,朕也未找任何借口松懈。

    梁巍那封奏疏朕仔细看过了,派了专人去查,却没能查出问题——是不是有问题,你们以为朕心里没数?” 班贺低声道:“陛下英明。

    ” 赵怀熠挥手,免了这些敷衍的话:“可这案子牵扯到的是吏部,是堂堂吏部侍郎。

    爬到这个地位,他们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没有确凿的证据,朕如何应对那群唇枪舌剑的文官御史?这朝廷,不是朕一个人的朝廷,他们是在告诉朕,没有他们,朕也办不成事。

    ” 班贺沉默半晌,说道:“如今朝中上下臣服于陛下,不会再有此类事发生了。

    ” 赵怀熠笑容讽刺:“朕贬黜梁巍,命其去往地方任职,是为了暂时平息此事,等过个几年,便可调回京重新起用。

    他这一走,朕得到的就是他的死讯。

    你可知他们如何对朕说的?他们说,梁巍死于路遇山贼,被恶徒所杀。

    ” “若不是陆旋再度提起,朕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梁巍真正的死因。

    ”赵怀熠语气重了些,“就连你,也未曾对朕说过。

    ” 班贺笑容微苦:“微臣也不过是俗人一个。

    ” 赵怀熠呼出一口气,语气放缓:“你们这些人,要斟酌,要审时度势,怕得罪人不去提旧事,即便想提也要等候时机。

    几年来,只有一个‘不合时宜’的陆旋,没去想过是不是时候,当着朕的面直言不讳。

    ” 的确,这便是陆旋的独特之处。

    不合时宜,不去敷衍应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也是班贺为何选中他的原因之一。

     可想而知,还有多少事,是被底下人敷衍过去。

    皇帝在这龙椅之上,只得见云山雾罩,层层阻隔。

     天子居九重以御万邦,并非天子当真手眼通天,而是靠着君臣一体,内外协力。

     说来容易,人心各异,复杂多变,别说一个初登基的新帝,就连当了近二十年皇帝的先帝也时常被朝臣顶撞反驳。

    皇帝要平衡朝堂,就不能让事态扩大变乱,梁巍是朝政的牺牲品,皇帝是最清楚不过的人。

     班贺心如明镜,赵怀熠是在诉说当年的不得已,为自己鸣不平。

     皇帝都诉不得已,而梁大人与受到牵连的陆籍夫妇,还有被灭门的虎威镖局众人,早已无法开口为自己鸣冤。

     “这件事朕会给已故的梁巍一个交代,至于陆旋……”赵怀熠垂下眼睑,意味不明地笑了声,“他在外面最好是谨言慎行,给朕留着这条小命。

    ” 班贺心中一动,拱手躬身:“是。

    微臣会转告陆旋,陛下的警示之语。

    ” 将心中郁闷一吐为快,赵怀熠心头松了些,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若是朕没记错,驻守叙州的,是总兵骆忠和吧。

    ” 刚说了陆旋的事,这时候提起骆将军做什么……班贺略迟疑,回道:“正是骆总兵。

    ” 赵怀熠点点头:“陆旋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把总,无甚背景,军中没有根基,去了西北也扛不起大梁。

    况且他出身南军,淳王帐下都是身经百战的虎将,北军兵卒也是跟着将领出生入死无数回的老兵,让陆旋去带兵,恐怕难以服众。

    但叫他重头从小卒开始,又对他不公。

    朕让他回到西南,再历练几年不是坏事。

    ” 昔日南军北军之争,班贺略有耳闻,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但兵却得服从将领,南军北军各为其主,淳王领北军作战,南军则以夔国公为首。

    两军共同作战,难免会有功劳争端,为争功彼此间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对对方颇有微词。

    后来情形愈演愈烈,两军间隙扩大,相互敌视,闹出过几场动乱。

     为首的两位不见得真的不和,反倒是底下人会搅混水,最终酿成大祸。

    当年夔国公死于党争构陷,淳王未曾料到会如此严重,因此远离京师,不管朝政,驭下愈发严格,杜绝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

     皇帝说出这话,班贺完全明白了他这样安排的意图。

     皇帝心知肚明有人在背后支持陆旋,且背后的人甘愿为其冒这样大的风险,往后一定会鼎力相助陆旋在军中立足。

    皇帝放陆旋回到西南,是想用西南的资源栽培他。

     所谓的根基,是一个在战役中获得经验快速成长的将领,和一支服从他跟随他的强大军队。

    甚至到时候,这支队伍将会和陆旋一同划入淳王麾下,不用淳王费一兵一卒。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