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的内卷日常 第73节
关灯
小
中
大
走呢。
当然,身为藩王,亲爹也探望过了,总不好一直不走。
吴王这边的理由就是:臣弟想要多多地探望父皇母后。
皇兄忙于政务,恐怕不能照料周到。
臣弟才薄智浅,能在这事情上为皇兄分分忧。
秦严乐得留他在京,左右收集证据也还要时间,于是让他住在曾经的吴王府里。
吴王不在封地的吴王府了,那边的百姓也没了忌惮,很多话都可以实话实说;吴王府的人就算生气,也没办法,到底王爷不在家呢,平时他们是可以作威作福,这一次可就不行了。
他们有心给王爷送信,可惜那些信全被拦截下来,送不到京城吴王的手里。
吴王却在长安四处交游。
他想借着从前父皇的威严,重新打开局面。
他从前和皇兄争储的时候,不也有好些簇拥么。
这一次,就先找上他们。
这些簇拥大概率也是太上皇一党的人,可这些人早就归附了官家,不肯老实也被贬官,未必留在长安了。
不但找人拉伙失败,吴王还发现,很多朝臣都死死盯着他,他感觉如芒在背的。
怎么回事啊?这些臣子们没事吧,盯着他干嘛,没正事干了么? 他哪里知道,官家演技超群,这些臣子都是自发替官家盯着吴王的,看看他到底想在长安做什么坏事。
吴王既然带了儿女入京,王府孩子们的教育自然也得跟上。
吴王妃是个聪明人,见帝后都将自己的儿女送入长安第一幼学了,那还有什么好纠结的?送就是了! 她膝下只有秦舒一个小郡主,小郡主就是她的命根子,若是此次上学能有所进益,多交些朋友,也是极好的。
不知道自家那个王爷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但她已经提前和皇后娘娘打好招呼了,想必最起码能保下秦舒。
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封地,能学一点是一点吧。
吴王妃是这么考虑的。
于是吴王妃为女儿申请就读第一幼学。
吴王那时候还刚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怎么碰钉子,听了还嘲笑她,觉得她捧官家和皇后的臭脚,见别人送孩子去,她也跟着学。
他还说呢:“王妃要舒儿去就去吧,管好你自己的女儿,旁的孩儿都不许去的。
” 他有钱,请了专门的先生在家教几个孩子。
至于秦舒,愿意听她母亲折腾,那就听吧。
到时候别怪他这个阿爹就成。
吴王妃听得好笑,也不知道王爷哪来的自信,他那些庶出的孩儿们,她才懒得管那么多呢,真以为她上赶着啊。
她从前动过养一个男孩儿在膝下的想法,将来也好作为女儿的依靠。
可惜孩子们都耳濡目染了母亲们的做法,哪有养的熟的,她也就打消了念头。
吴王见她冥顽不顾,对这个发妻更是不满,明知道自己和秦严势同水火,还和自己对着干,真是吃里扒外。
殊不知吴王妃心里也对他很不满:就你也配合官家势同水火啊,脸真够大的。
我呸! 秦舒来第一幼学的第一天,就被很多孩子们围观了。
吴王妃知道女儿胆子小,性格比较腼腆,特意送她来上学。
程密对每一个入学学子都很关心,见了秦舒母女一面,考虑到秦舒性格,就将她安排到了梅花堂。
秦舒到了梅花堂,见到这么多同窗在一起,就有些怯怯。
虽然卢照雪当时也是上到一半才入学,比其他同学都晚入学,但萤萤性格大方爽朗,大家都爱和她玩。
本来大家听说又来了一个新同窗,心里都很感兴趣,见这新同窗不怎么吭声,也不和大家说话玩耍,也都散去了。
没什么意思嘛,还以为是和萤萤一样可爱的人呢。
秦舒感受到这一点,更加低头了。
她在家里虽然有阿娘护着,但她很早就知道了阿爹并不喜欢她们母女,王府里其他侧妃和兄弟姐妹们也时常对她充满恶意。
所以她其实并不乐观,既然阿娘让她来幼学,那她就来好了。
只要阿娘高兴,她干什么都行。
卢照雪和秦晔也在窃窃私语。
秦晔小声对卢照雪道:“我阿娘说了,吴王在家里太不像话,对自己的发妻不尊重,对秦舒这个女儿更不好。
” 卢照雪这种“爹宝女”怎么听的这种惨事?而且吴王还不尊重妻子,这什么破人啊!她有点同情秦舒这个小女孩儿了。
她也不过是和
当然,身为藩王,亲爹也探望过了,总不好一直不走。
吴王这边的理由就是:臣弟想要多多地探望父皇母后。
皇兄忙于政务,恐怕不能照料周到。
臣弟才薄智浅,能在这事情上为皇兄分分忧。
秦严乐得留他在京,左右收集证据也还要时间,于是让他住在曾经的吴王府里。
吴王不在封地的吴王府了,那边的百姓也没了忌惮,很多话都可以实话实说;吴王府的人就算生气,也没办法,到底王爷不在家呢,平时他们是可以作威作福,这一次可就不行了。
他们有心给王爷送信,可惜那些信全被拦截下来,送不到京城吴王的手里。
吴王却在长安四处交游。
他想借着从前父皇的威严,重新打开局面。
他从前和皇兄争储的时候,不也有好些簇拥么。
这一次,就先找上他们。
这些簇拥大概率也是太上皇一党的人,可这些人早就归附了官家,不肯老实也被贬官,未必留在长安了。
不但找人拉伙失败,吴王还发现,很多朝臣都死死盯着他,他感觉如芒在背的。
怎么回事啊?这些臣子们没事吧,盯着他干嘛,没正事干了么? 他哪里知道,官家演技超群,这些臣子都是自发替官家盯着吴王的,看看他到底想在长安做什么坏事。
吴王既然带了儿女入京,王府孩子们的教育自然也得跟上。
吴王妃是个聪明人,见帝后都将自己的儿女送入长安第一幼学了,那还有什么好纠结的?送就是了! 她膝下只有秦舒一个小郡主,小郡主就是她的命根子,若是此次上学能有所进益,多交些朋友,也是极好的。
不知道自家那个王爷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但她已经提前和皇后娘娘打好招呼了,想必最起码能保下秦舒。
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封地,能学一点是一点吧。
吴王妃是这么考虑的。
于是吴王妃为女儿申请就读第一幼学。
吴王那时候还刚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怎么碰钉子,听了还嘲笑她,觉得她捧官家和皇后的臭脚,见别人送孩子去,她也跟着学。
他还说呢:“王妃要舒儿去就去吧,管好你自己的女儿,旁的孩儿都不许去的。
” 他有钱,请了专门的先生在家教几个孩子。
至于秦舒,愿意听她母亲折腾,那就听吧。
到时候别怪他这个阿爹就成。
吴王妃听得好笑,也不知道王爷哪来的自信,他那些庶出的孩儿们,她才懒得管那么多呢,真以为她上赶着啊。
她从前动过养一个男孩儿在膝下的想法,将来也好作为女儿的依靠。
可惜孩子们都耳濡目染了母亲们的做法,哪有养的熟的,她也就打消了念头。
吴王见她冥顽不顾,对这个发妻更是不满,明知道自己和秦严势同水火,还和自己对着干,真是吃里扒外。
殊不知吴王妃心里也对他很不满:就你也配合官家势同水火啊,脸真够大的。
我呸! 秦舒来第一幼学的第一天,就被很多孩子们围观了。
吴王妃知道女儿胆子小,性格比较腼腆,特意送她来上学。
程密对每一个入学学子都很关心,见了秦舒母女一面,考虑到秦舒性格,就将她安排到了梅花堂。
秦舒到了梅花堂,见到这么多同窗在一起,就有些怯怯。
虽然卢照雪当时也是上到一半才入学,比其他同学都晚入学,但萤萤性格大方爽朗,大家都爱和她玩。
本来大家听说又来了一个新同窗,心里都很感兴趣,见这新同窗不怎么吭声,也不和大家说话玩耍,也都散去了。
没什么意思嘛,还以为是和萤萤一样可爱的人呢。
秦舒感受到这一点,更加低头了。
她在家里虽然有阿娘护着,但她很早就知道了阿爹并不喜欢她们母女,王府里其他侧妃和兄弟姐妹们也时常对她充满恶意。
所以她其实并不乐观,既然阿娘让她来幼学,那她就来好了。
只要阿娘高兴,她干什么都行。
卢照雪和秦晔也在窃窃私语。
秦晔小声对卢照雪道:“我阿娘说了,吴王在家里太不像话,对自己的发妻不尊重,对秦舒这个女儿更不好。
” 卢照雪这种“爹宝女”怎么听的这种惨事?而且吴王还不尊重妻子,这什么破人啊!她有点同情秦舒这个小女孩儿了。
她也不过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