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关灯
    了。

     李世民摇头,是曹彬的错吗?是也不是,最大的问题还出在赵炅的身上,如果他不急于求成,而是利用这个时间整顿军纪,日后还有可能与辽国一战。

     现在来看,全无可能。

     显德年间。

     柴荣也很生气,虽然宋朝不是他建立的,但是军队现如今都是他的军队,赵炅这么霍霍他的人,他怎么能不生气? “把赵炅给我绑过来!” 赵匡胤在一旁绷着脸,他心中也很愤怒,已经战败一次,为什么还要打,就不能养精蓄锐吗? 宋朝 赵炅大喊,“天幕胡说!” 一定是天幕偏向赵匡胤,一定是这样。

     明明此时的军队各方面都可以,屡战屡胜,怎么到他的时候就会战败,他不信! 赵匡胤冷眼看他发疯,想到自己看到过的史书,倍感无力,这是他建立的宋朝,却被赵炅和他的后代霍霍成那个样子,他怎能不愤怒? 太平兴国年间。

     赵炅对于天幕提醒他之后对辽战争失败并没有感激之心,反而更加愤懑,天幕凭什么说他小丑?还说他比不上赵匡胤? 难不成赵匡胤当皇帝就能打的过辽国了吗? 宫中的其他人都跪在地上,不敢大声出气,生怕被生气的赵炅注意到。

     殿外的赵匡美哈哈大笑,“这就是赵炅你逼死侄子的报应!” 朱元璋摇头,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不惨败就不错了。

     康熙也是这么想的,军令如山、不听军令的军队就如同一盘散沙。

     【曹彬军队只带五十天粮草去与其他军队汇合、抵达涿州的时候发现粮草不够,于是退兵,在退兵之时遭遇了辽军主力,惨败而归,其他两路也只能撤军。

    】 【西路撤军时,杨业想到万全之策但被潘美和王侁等人反对污蔑,只能冒险迎敌,杨业因为没有援兵最终被俘,绝食而死[2]。

    没错,就是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其子杨延玉也战死。

    】 【这个时候的宋朝就已经有了小人当道的趋势,俗话说:三岁看老,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到宋朝的未来必定极其灰暗。

    】 宋朝的百姓红着眼睛,满眼绝望,天幕说的可真对啊,他们的未来真的是一眼望到头了。

     有这样的君主,他们宋朝真的还能有未来吗? 【雍熙北伐以失败结束,赵炅还不想放弃北伐,企图再次进攻辽军,但是辽军先对宋朝发起进攻,公元986年十二月在瀛洲大破宋军、导致数万人被杀,贺令图、杨重进等人被俘[3]。

    】 【这下赵炅老实了,但宋朝对辽国也注定要落入下风,被迫变成防守的一方,为日后进贡辽国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