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关灯
小
中
大
安史之乱,谁能想到?
康熙听完也有些唏嘘,李隆基要是一直像杨广一样是个昏君也就罢了,偏偏有明君之象,如果做得好说不定李唐又会出一个千古一帝。
【开元元年之初,三次政变让国家元气大伤,朝□□败混乱,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李隆基选拔贤才,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整治朝纲,减少了冗官的现象;并且李隆基还设立‘考察制度’,不在时候根据年龄高低选用官员,而是根据政绩考察作为升降的依据[1]。
】 【事实证明李隆基确实有明君之象,李隆基在位时期,打击强占土地和农户的豪强,把检查出来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给那些黑户做登记,至此国家逐渐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到了公元754年,国家共有906万多户人口,与隋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相差无几。
】 【李隆基还相当重视文化建设,抑制佛教泛滥的现象,并且创建书院,也就是这个时期文化达到顶峰,出现了像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
】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科技也得到了发展,一个名叫一行的和尚先制造了黄道游仪,确定黄道的进退;后又用它测量天体北极和二十八星宿,证明了恒星是不断移动的[2],这可比某英的科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一千年!!】 【能不能懂一千年的概念,如果李隆基能一直当一个明君,如果唐朝之后没有发生安史之乱,一行之后的其他人或许还会根据这个提出其他学说,我国的天文学说不定能更早的得到发展,也不会在之后在天文探测上落后外国人那么多,被人欺负那么久。
】 嬴政虽然听不懂这个东西是什么,但从天幕的语气中能知道这个很重要,一千年的时光,确实足以做很多事情。
【开元元年之初,三次政变让国家元气大伤,朝□□败混乱,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李隆基选拔贤才,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整治朝纲,减少了冗官的现象;并且李隆基还设立‘考察制度’,不在时候根据年龄高低选用官员,而是根据政绩考察作为升降的依据[1]。
】 【事实证明李隆基确实有明君之象,李隆基在位时期,打击强占土地和农户的豪强,把检查出来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给那些黑户做登记,至此国家逐渐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到了公元754年,国家共有906万多户人口,与隋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相差无几。
】 【李隆基还相当重视文化建设,抑制佛教泛滥的现象,并且创建书院,也就是这个时期文化达到顶峰,出现了像李白、王维、杜甫等诗人。
】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科技也得到了发展,一个名叫一行的和尚先制造了黄道游仪,确定黄道的进退;后又用它测量天体北极和二十八星宿,证明了恒星是不断移动的[2],这可比某英的科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一千年!!】 【能不能懂一千年的概念,如果李隆基能一直当一个明君,如果唐朝之后没有发生安史之乱,一行之后的其他人或许还会根据这个提出其他学说,我国的天文学说不定能更早的得到发展,也不会在之后在天文探测上落后外国人那么多,被人欺负那么久。
】 嬴政虽然听不懂这个东西是什么,但从天幕的语气中能知道这个很重要,一千年的时光,确实足以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