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他觉得他和这位伟人定会相谈甚欢。
贞观群臣被天幕说的话震撼到,这几句简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朱元璋也喃喃,“以民为本。
” 可是这以民为本究竟该怎么做,他又不禁想起曾经当百姓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自己想要什么? 康熙也在纠结,给百姓最想要的,真的不会养虎为患吗? 他又想起之前直播说的割辫子的事情,康熙真是左右为难,白莲教叛乱、百姓剃头的场景一闭眼就历历在目。
每个朝代的百姓都在看,他们瞪大双眼、不敢相信,“我们百姓最重要吗?” “他是骗人的,怎么可能?” 天幕说过许多次、也做了许多事让百姓受益,可是许多百姓觉得这些就够了,未曾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
慢慢的质疑声越来越少,所有百姓以手掩面,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原来他们是最重要的啊。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做了一系列爱民、惠民的政策。
】 【公元626年,12月,李世民想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公元627年9月12日,李世民派遣使臣巡查各州遭害的农田,救济、慰问百姓;公元628年3月22日,派遣使者巡视关内各地,拿出钱财帮助饥民赎回孩子,23日,因旱蝗灾,李世民自陈己过,施行大赦[6]。
】 【公元629年,因为干旱,李世民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求雨,杜正伦等人前往关内安抚慰问,他又让官员上密封的奏章,说出朝政得失[7]。
也就是贞观群臣知道李世民是个贤明的君主,但凡换一个玻璃心一点的帝王,恐怕臣子们都不敢上书谏言。
】 【提及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便能想到千古第一谏臣,魏征,之前提起魏征时,只说了他是李世民的臣子,实际上,
贞观群臣被天幕说的话震撼到,这几句简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朱元璋也喃喃,“以民为本。
” 可是这以民为本究竟该怎么做,他又不禁想起曾经当百姓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自己想要什么? 康熙也在纠结,给百姓最想要的,真的不会养虎为患吗? 他又想起之前直播说的割辫子的事情,康熙真是左右为难,白莲教叛乱、百姓剃头的场景一闭眼就历历在目。
每个朝代的百姓都在看,他们瞪大双眼、不敢相信,“我们百姓最重要吗?” “他是骗人的,怎么可能?” 天幕说过许多次、也做了许多事让百姓受益,可是许多百姓觉得这些就够了,未曾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
慢慢的质疑声越来越少,所有百姓以手掩面,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原来他们是最重要的啊。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做了一系列爱民、惠民的政策。
】 【公元626年,12月,李世民想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公元627年9月12日,李世民派遣使臣巡查各州遭害的农田,救济、慰问百姓;公元628年3月22日,派遣使者巡视关内各地,拿出钱财帮助饥民赎回孩子,23日,因旱蝗灾,李世民自陈己过,施行大赦[6]。
】 【公元629年,因为干旱,李世民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求雨,杜正伦等人前往关内安抚慰问,他又让官员上密封的奏章,说出朝政得失[7]。
也就是贞观群臣知道李世民是个贤明的君主,但凡换一个玻璃心一点的帝王,恐怕臣子们都不敢上书谏言。
】 【提及唐太宗善于听取谏言,便能想到千古第一谏臣,魏征,之前提起魏征时,只说了他是李世民的臣子,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