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封为贵人,苏家富贵自此始。

     传闻苏氏自幼就长的十分出挑,长大了更是花容月貌,世间罕见,进宫以后恩宠优渥,没多久便被封为贵妃。

    先帝为了抬举苏家,先是授予苏家兄长官职,后来又欲将母家武昌侯嫡女许配给苏贵妃的兄长苏大郎。

     武昌侯虽为外戚,却是世代公卿,其家族自大宁开国之始就已经存在,祖上出过几个任能臣武将,在京城勋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真正的豪门世家。

     这样的门第,自然看不上乡下来的泥腿子,不欲允婚,却也不敢拒绝先帝,索性将幼年丧父的三房嫡女,也就是如今的老夫人许给苏家,虽是嫡女,却不是侯府嫡支。

     先帝当时并未说什么,没过多久却?*?下诏册封苏贵妃的兄长为钦安伯,世袭罔替。

     按大宁例,太后和皇后的父兄方能受封爵位,如此破格之举,引得满朝哗然。

    要知道,先帝的皇后沈氏当了三年多的皇后,其父才被封为诚意伯,而苏氏入宫不到一年,先是无子被封贵妃,后又眷及母家,得了个世袭的伯爵,如何能不让人侧目。

     可不管怎么说,武昌候府三房和嫡支的梁子却结下了,周氏在闺中时曾听闻她的姑母是不情不愿地嫁过去的,之后鲜少回娘家。

     等到贵妃生下皇子,苏家富贵以极,有资格角逐储位时,有不少大臣陆陆续续投靠过去,贵妃倚仗皇恩,身在内廷却能影响朝廷官员任免,如何不令人心动。

     这其中就包括许婚之后被先帝逐渐冷落的武昌侯周家,周家再怎么煊赫,也是靠皇恩吃饭的外戚,想要重获帝宠,就不得不对一向瞧不起的苏家低头。

    而苏家虽然有了皇子,到底根基浅薄,为了利用武昌候在京中的影响力,老夫人又开始与娘家人来往,更是为自己的儿子苏柏年聘了出自嫡支的周家二房嫡女为妻。

     可惜后来苏家失势,周家再次“审时度势”断了与苏家的联系,自今上登基以来,两家除了必要的场合,都没有私下走动过。

     如今的武昌侯出自周家大房,是周氏父亲的从兄,算起来周氏应该唤武昌侯夫人一声伯母。

    武昌候夫人有了些年纪,鲜少出门,周氏又很少与大房的人往来,是以几乎不曾与这位伯母说上话,老夫人这个安排着实难办。

     “母亲,”周氏为难道,“不是媳妇不愿意,只是这几年我都不怎么回娘家了,这样贸然上门去……还开口就想从侯夫人口中问出宫中的消息……不大可能啊!” 老夫人闻言笑道:“也不是非要你问出些什么,侯府毕竟是你我的娘家,今时不同往日,容王回京,于我们就是希望,多回娘家走动走动,也是为了以后,只是我身体不大好,武昌候夫人也不大出门,不然由我出面是最合适的。

    ” 如今的武昌候夫人与老夫人同辈,老夫人去搭话,总比周氏这个晚辈要容易得多,只是现在说这些的确为时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