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关灯
)。

     20世纪20年代末,鲁塞尔的作品开始流传到国外。

    1930年鲁塞尔访问美国,出席了波士顿交响乐队的音乐会,会上演奏了他的第三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应指挥家库塞维茨基之约而写,并由库塞维茨基指挥首场,获得成功。

    鲁塞尔晚年患有心绞痛,医生嘱他到温暖的地方疗养。

    1937年夏天他赴法国沙伦德省的海滨城市鲁瓦扬疗养,不久因心脏病发作在那里去世。

    鲁塞尔的主要作品还有:交响曲四部(1906、1921、1930、1934),交响诗《春节》(1920),为独唱、合唱和乐队作的《咒语》(1922),为女高音、合唱和乐队作的《诗篇第八十篇》(1928),钢琴协奏曲(1927),大提琴小协奏曲(1936)等。

    (钱亦平) skbshge 斯克里亚宾 斯克里亚宾(AlexanderNikolaievichSkryabin,18721915)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

    十一岁时开始向兹维列夫和格纽斯学习。

    以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从塔涅耶夫学作曲,从萨福诺夫学钢琴。

    18951896年由艺术资助人贝里亚叶夫资助,成功地在比利时、法国、荷兰和德国举行音乐会。

    18981903年任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教授。

    19041909年间旅居瑞士、意大利、法国和美国。

    1910年返回莫斯科,以后经常在俄国的各个城市和国外举行音乐会。

     斯克里亚宾共写有二百二十二部作品,钢琴音乐是其主要方面,包括:十首奏鸣曲,十九首音诗,九十首前奏曲,二十六首练习曲,二十一首玛祖卡及圆舞曲等。

    他的创作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坚持创新精神,充满热情和哲理思想。

    他的创作道路可划分成三个时期:1900年之前为第一个时期,作品特点为抒情和充满戏剧性,形式、结构鲜明、精致,与传统音乐如柴可夫斯基、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的作品保持明显的联系。

    这一时期以钢琴作品为主,如钢琴协奏曲(1897)、第三钢琴奏鸣曲(1897),此外还作有交响诗《理想》(1898)。

    第二个时期从1900年至1907年,在这一时期中加强了创作上的探求,特别是在和声方面,设计了一个“神秘和弦”作为其和声基础。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三首交响乐(末乐章带合唱的第一交响乐,1900;写于1902年的第二交响乐;被称为《神圣之诗》的第三交响乐,1904),交响诗《狂喜之诗》(1907),以及第四钢琴奏鸣曲(1903)、作品32号的两首音诗(1903)。

    第三个时期从1907年至1914年,由于受抽象哲学观点的影响,创作观和风格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1911)其中首次使用了色彩钢琴,将声与光结合起来。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对以后俄国及西方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钱亦平) skbshge 威廉斯 威廉斯(RalphVaughanWilliams,18721958) 英国作曲家。

    出生于格罗斯特郡。

    从小就接触音乐,学过小提琴和钢琴。

    1890年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从斯坦福和帕里学作曲。

    两年后又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获得音乐博士学位。

    还曾赴柏林从布鲁赫、赴巴黎从拉威尔进修过作曲。

    1904年加入英国的“民歌协会”开始了对英国民间音乐与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及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去英国皇家军队服役。

    战争结束后,在1918年任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19201926年担任巴赫合唱团指挥。

    1933年起任“民歌协会”主席。

    于1923、1932、1956年三次赴美旅行、讲学。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伦敦度过,获得过多种奖金、勋章和荣誉称号。

     威廉斯的创作年代很长,音乐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所涉及。

    1910年所写的弦乐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为其成名作。

    所作的九部交响曲,表现出作曲家风格演变的轨迹。

    前三部交响曲(1910,1914,1922)都带有一个标题曲名,分别为“大海”、“伦敦”和“田园”,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标题音乐”,但都倾向于一定的情景描绘,可属于印象主义范畴。

    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1935,194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