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儿订配良缘。

     就传谕旨,命北静王为媒,钦天监选定吉日。

    听说就在殿试这一天完婚,所以差老公公下来召哥儿进京,定有什么恩典。

    老公公先到这里,还要到扬州林老爷家去呢。

    奴才见码头上已有许多官员在那里候接,这会儿差使约好到快,奴才出去叫他们预备。

    ”说着连忙退出。

     这里甄母便叫把自家宝玉的大衣服取出,给荣府哥儿更换。

     管家媳妇忙应道:“上年这位哥儿来的时候,老太太说叫送一副衣帽出去,因哥儿不曾更换,还搁着呢。

    ”甄母点头,就叫去取来。

    一时取到,凤姐此时才得放心,赶忙出来给宝玉更换。

     另取一顶网巾扎好了,添上假发再戴金冠,叫声:“宝兄弟,如今可信了。

    现有旨谕下来,北静王为媒,也是哄你不成?” 旁边管家媳妇也笑道:“哥儿是要有了旨谕才还俗的。

    听说跟哥儿的小厮为他主儿也把头发铰了,倒是难得的,如今也该改装了。

    ”凤姐忙问宝玉道:“我正不明白这个人是谁?”宝玉便把焙茗出家,路上遇见收留的缘故略叙了几句。

    凤姐道:“原来就是焙茗,怪道他去了多时,连音信都没有了。

    ”说着,听见外面嚷说:“旨谕到了,快请荣府哥儿接旨。

    ” 宝玉已经冠带,趋步至大厅上,甄府家人早将香案排好。

     宝玉行三跪九叩礼,听内监宣读诏书,宝玉三呼谢恩毕,然后与内侍相见,就是常到荣府走动的夏秉忠太监,素与宝玉熟识。

     略叙浮文,夏太监极口称诵主子隆恩,无非垂念椒房之戚的意思。

    夏太监起身告辞,说:“要到令姑丈林老爷府上去走一趟,主子还有恩典。

    ”宝玉送至门外,候夏太监上马而回。

     宝玉因钦限紧急,不能同凤姐行走,定于次日先后起程。

     甄府忙乱备席饯行,凤姐因宝玉在此搅扰多时,命周瑞家的端整银两,内外仆妇、丫头、小厮及厨房人等,斟酌轻重,各有赏赐。

    当夜吩咐周瑞仍留在南边办他的事,不必同回家里。

    宝玉忆及柳湘莲临别之言,取出鸳鸯剑交与包勇,命他自到扬州,等候护送新亲,并珍重鸳鸯剑的话。

    包勇唯唯听命,又将脱换下来的僧衣、僧履交付焙茗收藏,不可撩弃。

    此是宝玉切己之事,非凤姐所得而知,一一自己经心,其余任凭凤姐主裁。

    凤姐因带来的家人周瑞、包勇与宝玉分路行走,不够使用,有甄老爷京里差来的人就要回京,凤姐便叫一个家人,同了甄家的人,与焙茗跟了宝玉同行。

    甄母先已送了宝玉两套新制的便服。

     次早起身,凤姐引了宝玉同到甄母处叩谢,自己又与甄府众姊妹辞别,叫宝玉先走,叮嘱他路上小心,又笑道:“我可是瞎操心,如今你是不比先前,什么大荒山、小荒山,一个人能跑来跑去的跑了,还怕什么呢?”宝玉笑着自走了。

    凤姐然后告辞,甄母将待下阶相送,凤姐阻止再三,甄母才道:“恕我年迈无礼,叫孙女儿们代送罢。

    ”众姊妹联袂上前,送凤姐至穿堂上轿。

    凤姐出了甄府,自与宝玉分路进京不提。

     且说夏太监来到扬州,地方官办差一般忙碌。

    林府得知信息,早邀内亲在家款陪钦差。

    因有赏赐黛玉物件,林老太太穿了二品命服,引领黛玉谢恩毕,黛玉回避。

    夏太监又与林老太太道喜,道:“主子时常和咱们提起这里如海公居官清正,一任盐使,两袖清风。

    念他生前没有哥儿,上年颁了许多恩典下来。

    前儿北静王面奏主子,为的是荣国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哥儿,和这里如海公的千金有一段未了姻缘,主子很惦记这件事,就命北静王作媒,钦天监选的吉日,叫这里赶紧把姐儿送进京去完婚。

    北静王那里,过几天也就有人来。

    如今娘娘赏的内造妆蟒四端,珠冠一顶,玉带一围,还有赤金嵌宝镇衣一盘,上面镌的字样,听见北静王奏的,荣国公曾孙宝玉这块玉上几个最吉庆的字,就叫照着样儿镌在锁上,取个夫唱妇随的意思。

    当今圣天子百灵呵护,造福锡嘏,也配得过哥儿这块玉了。

    ”说着,哈哈大笑。

    一面设宴,自有人陪侍夏太监。

    入席一坐即行起身,别无耽搁,径自回京覆旨。

     这里林府远近亲族都来贺喜,冠盖络绎。

    林老太太命将钦赐之物送进黛玉房中。

    紫鹃先在那边正厅屏风后,听夏太监讲的金锁一节,便去告诉了黛玉。

    此时送进妆蟒等物,逐一请黛玉过目,然后与雪雁收拾橱柜出来安放。

    黛玉看到金锁上面字样,果与通灵宝玉相同,暗想当今体贴人情无微不至。

    虽九重宠锡,毫无补于恨海情天,但外观显赫,亦足为势利人吐气扬眉。

    若不遭蹭蹬,早早完就姻缘,焉得有此荣显?正是俗语道的:不是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可见人谋究不足以胜天,自是满心欢喜。

     林老太太屈指吉期已近,赶紧置办妆奁。

    因银钱便易,人手众多,扬州繁华之地,那一件不可咄嗟而办!因是皇上赐婚,一切俱要分外体面,不惜花费银两。

    先命家人带了几万银子进京置买房产,为送亲住歇公馆。

    包勇自南京回扬州,先到林府禀明留此随同送亲的话,林府自然唤进里边。

    众家人连日奔忙,所办妆奁极其丰厚,余外奁田一千亩,几张契纸,俱挑附近荣府南边庄子一带膏腴,又准备奁银十万装鞘运送。

    诸事完备,专等北静王处同荣府家人到来起程。

     讲到荣府已先见了旨谕,贾母、王夫人欢喜,也要赶办迎亲礼物。

    诸事匆忙,凤姐又不在家,如何料理得开?平儿回了王夫人,要请东府珍大奶奶过来,同大奶奶帮办,王夫人应允。

     于是尤氏同李纨便常在王夫人处帮理。

    因银钱不能宽裕,诸事掣肘。

    鸳鸯看出光景,知道凤姐有些积蓄已运送老爷任上垫了亏空,琏二爷外边饥荒又大,如今添出这件事怎样张罗得开呢?白请珍大奶奶过来,便八只手叫他也没法儿。

    主意已定,便趁贾母欢喜的时候,说:“林姑娘到底有福气,宝玉做和尚倒做出好来了。

    北静王作媒,听说娘娘还赏了林姑娘好些东西。

    今番宝玉做亲,可不比先前娶宝姑娘,自然要像个局面才衬得起来呢。

    ”贾母道:“头里娶宝丫头,因为国孝、家孝两层,诸事潦草,连鼓乐也不用,原不成一件事,到底不吉利。

    如今凤丫头偏偏走开,不知多早晚才回来,叫珍儿媳妇过来帮珠儿媳妇办这件事,怕他们都是生手费力呢。

    ”鸳鸯笑道:“倒不怕生手,横竖有平儿在那里,素日跟着他奶奶经由的事也不少,珠大奶奶本来细心,东府里大奶奶也是见过阵仗的,就是巧媳妇做不出无米饭,是头一件难事。

    ”贾母道:“亏你提醒我这句话,先前叫琏儿写过赏单,有人找得宝玉回来,赏他们一万银子。

    如今省了这一宗,且叫他们拿去使了,也算花的是欢喜钱,差不多够了。

    ”鸳鸯道:“老祖宗愿意垫补在里头尽仔好。

    ” 贾母道:“我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留的银子总是他们的,先前错了主意,闹的颠颠倒倒。

    趁着这会儿我眼还没闭,看他们完聚了。

    孙子媳妇就是我的外孙女儿,头里又在一堆儿,疼了他这几年我很乐呢。

    你就去找出银柜上的钥匙来,告诉太太,叫他们来搬了一万银子去。

    ”当下鸳鸯便到王夫人处,告诉了贾母的话。

    王夫人等贾琏回来,叫平儿领了几个老婆子,径找鸳鸯搬运银子,发到库上。

     荣府正在内外忙乱,门上报道:“宝二爷回来了。

    ”原来宝玉起身后,兼程赶进京来。

    才到宁荣两府街前,先是焙茗一马冲前进府来。

    门上因从前错认宝玉一事,上前仔细认明。

    见有焙茗在内,料不致再错,都打千道喜,垂手让宝玉过去。

    从二门口,一叠连声传话到贾母、王夫人处。

    李纨、尤氏都在贾母屋里议论赶办宝玉喜事的话,王夫人说起:“老太太真疼爱宝玉,连家里带来的老替己,昨儿都挪出来垫在里头了。

    ”正说道,听见外边丫头们哄传宝玉回来。

     一语未了,宝玉早已走进,先向贾母磕头。

    贾母便把宝玉抱在怀里,只是“好孩子,好宝贝”的乱叫,不知从那句话问起才好,便推宝玉去见王夫人,说:“宝玉这会儿才到,别说他什么。

    ”王夫人拉了宝玉的手,见他照常冠带,竟似忘了他上年削发一事,并不瞧他头上,只是呆呆的看了一回,也没一句话。

    尤氏开口笑道:“宝兄弟出去跑了一趟,亏你把失去的玉找了回来,如今重重喜事,咱们喝不了你的喜酒呢。

    ”贾母道:“正是,珍大嫂子天天过来帮着你太太、大嫂子办事,快先过去谢谢。

    ”宝玉然后与尤氏、李纨见过了礼,贾母又叫宝玉道:“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