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小
中
大
轻轻颔首,又指着那碟子问道:“不知方才御医用的这是何物?”
“此物唤作酒精,乃宫中秘方,虽名为酒,但却不可食用。
凡有伤口,以此液体清洗,便能更好痊愈。
”杜御医边说,边将剩下的酒精倒入一旁的沸水中,“酒精倒出后不能收回再用,好在以水煮沸便能挥发干净,不会被误用。
只是这东西颇为金贵,民间是没有的。
” “多谢御医。
”许箐又对张载恭敬说道,“也多谢张世叔,不然我还用不上这酒精。
” 〇四兄长 另一边,许笠已将那块布料交与王推官,低声说道:“不怕世叔知道,我家曾祖离世后,祖宅便被这帮子许家人占了去。
当时祖父年方七岁,寡母幼子在家乡生活艰辛,后得曾祖一挚友照拂,迁往京郊。
祖父科举入仕后还曾被言官因不敬耆老而弹劾,幸得睿宗英明,才未被贬斥夺官。
我家曾祖是独子,若算起来,该是自高祖起便算分了家,即便不分家,三代单传至家父这一辈,与许家其他人也已出了三服。
当年祖父科考,靠的是曾祖母多年劳作所攒下的积蓄,绝不曾向许氏族人求借。
但他们毕竟是族亲,总有未出五服的,依律,我即便是告实,自己也要服刑,所以我不能提告。
” 王推官道:“你且放心,我昨日已请人鉴别过,他们所持的那方借据是伪造的,纸张做旧明显。
这点小小把戏,不可能在我手下糊弄过去。
此事不必你做首告,我是以强闯入户为名将他们羁押,而后发现他们伪造文书意图构陷。
现在有了你这物证,便可再加一条殴伤幼童。
不过你要有所准备,最后能真正落实的怕是只有殴伤之罪,其余两罪一是惩戒过轻,二是他们尚未完成构陷。
” 许笠颔首,道:“我明白的。
其实我也并非真的想让他们如何,只是舍弟因此受了伤,总该有个交代。
父亲尸骨未寒,他们就欺上门来,实在过分。
” <br> 王推官感慨于许家兄弟的遭遇,不由得轻叹一声,问:“你可想好日后要如何了吗?” 许笠道:“我既是长子,合该为父亲结庐。
好在祖坟便在京郊,倒也不远。
” 王推官说:“你本在国子监读书,若是去结庐,就该耽误学业了。
算算日子,你出孝后正逢秋闱,难道打算蹉跎三年再考?出孝后你未及弱冠,一举中第便是神童英才,能得天家青眼;再加上令尊昔年功绩和故旧帮持,尚可为你在朝中铺些路。
若再等上三年,可就说不准了。
” “这……”许笠犹豫了。
“你若不嫌弃,不如听我一句。
”王推官语重心长地说道,“惯例结庐满一年即可,你并非独子,墓前结庐之事可与兄弟分担。
你和二郎各守三月,三郎四郎年龄尚小,不必往墓前去,只关起门来在家守孝,旁人也说不得什么。
另外,你同二郎向司业说明情况,待满一年后便重回国子监,只改住宿为走读,每日晨昏敬香,在礼数上便齐全了。
” 许笠略思索过,道:“世叔说得确实在理。
” “令尊在时可曾提过为你家三郎和四郎请西席之事?”王推官又问。
许笠:“家父或许心中已有打算,但未曾说与我听。
”
凡有伤口,以此液体清洗,便能更好痊愈。
”杜御医边说,边将剩下的酒精倒入一旁的沸水中,“酒精倒出后不能收回再用,好在以水煮沸便能挥发干净,不会被误用。
只是这东西颇为金贵,民间是没有的。
” “多谢御医。
”许箐又对张载恭敬说道,“也多谢张世叔,不然我还用不上这酒精。
” 〇四兄长 另一边,许笠已将那块布料交与王推官,低声说道:“不怕世叔知道,我家曾祖离世后,祖宅便被这帮子许家人占了去。
当时祖父年方七岁,寡母幼子在家乡生活艰辛,后得曾祖一挚友照拂,迁往京郊。
祖父科举入仕后还曾被言官因不敬耆老而弹劾,幸得睿宗英明,才未被贬斥夺官。
我家曾祖是独子,若算起来,该是自高祖起便算分了家,即便不分家,三代单传至家父这一辈,与许家其他人也已出了三服。
当年祖父科考,靠的是曾祖母多年劳作所攒下的积蓄,绝不曾向许氏族人求借。
但他们毕竟是族亲,总有未出五服的,依律,我即便是告实,自己也要服刑,所以我不能提告。
” 王推官道:“你且放心,我昨日已请人鉴别过,他们所持的那方借据是伪造的,纸张做旧明显。
这点小小把戏,不可能在我手下糊弄过去。
此事不必你做首告,我是以强闯入户为名将他们羁押,而后发现他们伪造文书意图构陷。
现在有了你这物证,便可再加一条殴伤幼童。
不过你要有所准备,最后能真正落实的怕是只有殴伤之罪,其余两罪一是惩戒过轻,二是他们尚未完成构陷。
” 许笠颔首,道:“我明白的。
其实我也并非真的想让他们如何,只是舍弟因此受了伤,总该有个交代。
父亲尸骨未寒,他们就欺上门来,实在过分。
” <br> 王推官感慨于许家兄弟的遭遇,不由得轻叹一声,问:“你可想好日后要如何了吗?” 许笠道:“我既是长子,合该为父亲结庐。
好在祖坟便在京郊,倒也不远。
” 王推官说:“你本在国子监读书,若是去结庐,就该耽误学业了。
算算日子,你出孝后正逢秋闱,难道打算蹉跎三年再考?出孝后你未及弱冠,一举中第便是神童英才,能得天家青眼;再加上令尊昔年功绩和故旧帮持,尚可为你在朝中铺些路。
若再等上三年,可就说不准了。
” “这……”许笠犹豫了。
“你若不嫌弃,不如听我一句。
”王推官语重心长地说道,“惯例结庐满一年即可,你并非独子,墓前结庐之事可与兄弟分担。
你和二郎各守三月,三郎四郎年龄尚小,不必往墓前去,只关起门来在家守孝,旁人也说不得什么。
另外,你同二郎向司业说明情况,待满一年后便重回国子监,只改住宿为走读,每日晨昏敬香,在礼数上便齐全了。
” 许笠略思索过,道:“世叔说得确实在理。
” “令尊在时可曾提过为你家三郎和四郎请西席之事?”王推官又问。
许笠:“家父或许心中已有打算,但未曾说与我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