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灯
    外表和内心截然相反的特质,让这个人物演绎起来有不小的困难,眼神戏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角色的成败。

     修羽一开始不是没有担心的,毕竟阿沐只有二十二岁,对于这样的挑战,能否驾驭得了,都是值得衡量的问题。

     陈导选角色的标准,修羽不是没有耳闻,倘若阿沐没有达到他内心的那条准线,怕是“凶多吉少”。

     表面温润、笑容温和的表现,对于阿沐来说,基本等于本色出演,并无难度,修羽并不担心,可腹黑心机呢? 她安静地坐在导演和编剧身边,忐忑又期待地看着阿沐。

     当阿沐对着镜头,眼神平静,没有一丝温度,唇角浮现出似有似无的笑意的时候,修羽只觉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脊背,她本能地看向坐在身侧的陈导,从他的眼神里,修羽确定:陈导和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阿沐,就是这个故事的男主。

     找到了合适的扮演人选,加上对于故事的尊重性改编,这部剧本身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莫羡公司的宣传力度,修羽从来没有怀疑过。

    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是宣发的主战#场,每天都能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推荐信息。

     陈导很清楚,宣发力度是把双刃剑,观众不是傻子,作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它的口碑,也最有可能成为“毁了一个演员前途”的转折点。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有些演员的演技本来是有更大进步空间的,可宣传号对他(她)某一个角色的过度渲染,让观众对他的印象定了性,便很难也有更大的突破。

     还有一种情况是:明明只有八十分的作品,却偏偏往一百二十分上说,结果观众看完之后,大失所望,也就伤了口碑,得不偿失。

     修羽看到了阿沐的潜力,自然坚定了“帮一把”的想法,便决定全程参与作品拍摄制作过程。

     下一阶段的剧本围读,是很关键的一步。

     陈导表达了他的看法:剧本围读的周期,一定要长一点,吃不透人物内心,是很难推进拍摄的,还有可能成为拍摄的阻碍。

     听到他这么说,修羽觉得庆幸,能和这样理念的团队合作,将是受益终身的。

     *** 莫羡听说修羽索性搬进了剧组,自然只能借着探班的名义去看她。

     这天,当他带着给剧组准备的咖啡车抵达的时候,没看见任何人。

     副导演说主创们都在围读剧本,连午饭到现在都还没吃。

     “午饭还是‘乔妈妈的厨房’提供的?”莫羡好奇,顺便问了一句。

     副导演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莫羡闻言,在心里嘀咕:真是财迷啊,都去做顾问了,还不肯放下给剧组供餐的赚钱机会~ 当他跟着副导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