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关灯
    他没说具体如何处理,可我已经结结实实地哽住了。

    陛下做了一辈子皇帝,厉行节俭、任劳任怨,功绩彪炳、流芳千古,凭什么要和别人——即便那个别人是我——挤一个陵墓?“如果我是太子殿下,我也不会同意。

    ” 幸而陛下提起这事就有点不自在,这会儿正假装看展柜里的土层分析,不然他一定会发现我眼眶又红了。

    “烜儿不傻。

    ”他说,像是解释,“我日日将他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他打理一应事务;小时候他不知道,大了他还发现不了破绽么?” 我知道他的话说得在理。

    当年确实没几个人知道真相;但作为陛下选定的继承人,太宗皇帝这点儿推理本事是该有的。

    “那太子殿下就更不可能照陛下说的做了,不是么?” 周潜难得憋气。

    半晌,他微微垮下肩膀,含糊抱怨了一句,听起来像是“你们这些驴脾气”。

    随后,他轻咳一声,道:“从长陵有消息起,我就知道烜儿根本没照我说的做。

    ” 这确实很容易推理。

    因为若太宗皇帝真照陛下的要求、将陛下尸身放到我的陵墓中,发掘长陵周边时就一定会被发现异常——作为天子近臣,我的神主够资格配享陛下的宗庙,我的陵墓也紧紧挨着长陵。

    另外,《兰亭集序》和《帝策》真迹现世必然引起轰动,但它们至今杳无音讯,更说明了真正的陵墓还好端端地待在它该在的地方。

     我突然想起周潜之前说的“长陵北面七十里”。

    我原本的陵墓可不在那个位置,而陛下这辈子才确定太宗皇帝没照遗旨做,那么……“陛下怎么知道真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事关重大机密,烜儿搬不了太远。

    ”周潜回以撇唇,不能说没有一丁点的自得。

    “而这附近的风水地我都看过了。

    ” 和其他许多古籍一样,易经也是陛下自小钻研的书目之一。

    就比如我第一次远远地注意到还是九皇子的陛下时,他就在偷偷读这本书。

    其中艰涩难懂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陛下却学有十之八九,当年的堪舆师都不见得有陛下的眼光毒辣。

     我胸中似有千言万语,一时间却找不到最想说的那句。

    最后,我只能问:“这事还有第三个人知道么?” “如果有的话,你以为它为什么还没被发现?”周潜好笑地回以反问。

     想到上一世的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我只想要这个秘密继续保持下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永不见天日又好像太遗憾了。

    “可是,陛下,《帝策》连个完整的传抄本都没留下来……”我说,简直没法不感到委屈——天知道,我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