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关灯
小
中
大
赵肃啊了一声,有点意外。
其实并不奇怪,虽然高拱更喜欢论调激昂的行文风格,但赵肃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反倒在其他考官那里得了个不错的分数,最后综合起来,排在第四名,进殿试当然是没问题的,就是在考生中,这个名次也足以傲视众人了。
“如此一来,高师傅、陈师傅反倒成了你的座师,这可真是一桩佳话了!”冯保还在朝他拱手道贺。
座师与门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父子还要亲密的关系,父子之间政治理念不同,历朝历代比比皆是,可一旦成了师生关系,如果你背叛老师,则会为人不齿,连带着仕途也会大受影响。
可赵肃的老师是戴公望,戴公望是王学门人,徐阶也是王学门人,照理说,他和徐阶应该更亲近一些。
现在对于徐阶和裕王府来说,大家共同的敌人都是严嵩父子,自然是同心协力,合作无间,可赵肃知道,在不久之后,当严嵩父子倒台,高拱入阁,他与徐阶的矛盾会渐渐明朗化,最终不可调和,斗得你死我活。
这下可好了,自己与徐阶一脉相承,却与高拱是师生关系。
当两人有了矛盾,他该如何自处? 看着冯保的笑脸,赵肃却忽然有种前路坎坷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小随笔—— 今天来聊小猪包子朱翊钧,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
万历这个时代,我一直觉得很可惜。
它本来有机会变得更好,前面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几十年积攒,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他稍微努力一点,再勤政一点,明朝说不定就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了。
朱翊钧小时候是很聪明的,而且他得天独厚,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环境教育都特别好,根本不是他那个苦命老爹能比的。
大家想想,朱翊钧的娘李贵妃,虽然出身不行,但胜在有主意有魄力,也不怎么干涉朝政,朱翊钧的师父,都是一代大儒,连张居正也经常给他讲课。
可也许是娘和师父的教育太过严厉,而且师父教一套,自己做一套,导致小朋友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张居正死后,他全家被清算,被掘尸,还被活生生饿死家里,朱翊钧不管不顾,就要赶尽杀绝,最后还是大臣劝告,才算放了张家一马。
从那以后,朱包子同学就彻底堕落了,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皇帝变成一个醉生梦死的皇帝。
明明有长子,也不立为太子,也不给他请老师,你们上奏吧,我就跟你们耗……万历29年,才立太子。
明明有手有脚,就是27年不上朝,任由大臣们勾心斗角,一概不管,由此衍生出明末最大的祸害之一——党争。
大家天天吵架,互相弹劾,谁有空治国?官员心声:谁爱治谁治去,老子只管吵架,看谁不顺眼就弹劾谁。
而且由于他根本就不管朝政(不是像他爷爷嘉靖那样起码还抓着权柄),所以到了后来,官员要辞职,没人批,要上任,没人准,老官走了,新官来不了,衙门里根本没人做事,有人的又忙着吵架
其实并不奇怪,虽然高拱更喜欢论调激昂的行文风格,但赵肃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反倒在其他考官那里得了个不错的分数,最后综合起来,排在第四名,进殿试当然是没问题的,就是在考生中,这个名次也足以傲视众人了。
“如此一来,高师傅、陈师傅反倒成了你的座师,这可真是一桩佳话了!”冯保还在朝他拱手道贺。
座师与门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父子还要亲密的关系,父子之间政治理念不同,历朝历代比比皆是,可一旦成了师生关系,如果你背叛老师,则会为人不齿,连带着仕途也会大受影响。
可赵肃的老师是戴公望,戴公望是王学门人,徐阶也是王学门人,照理说,他和徐阶应该更亲近一些。
现在对于徐阶和裕王府来说,大家共同的敌人都是严嵩父子,自然是同心协力,合作无间,可赵肃知道,在不久之后,当严嵩父子倒台,高拱入阁,他与徐阶的矛盾会渐渐明朗化,最终不可调和,斗得你死我活。
这下可好了,自己与徐阶一脉相承,却与高拱是师生关系。
当两人有了矛盾,他该如何自处? 看着冯保的笑脸,赵肃却忽然有种前路坎坷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小随笔—— 今天来聊小猪包子朱翊钧,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
万历这个时代,我一直觉得很可惜。
它本来有机会变得更好,前面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几十年积攒,给他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他稍微努力一点,再勤政一点,明朝说不定就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了。
朱翊钧小时候是很聪明的,而且他得天独厚,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环境教育都特别好,根本不是他那个苦命老爹能比的。
大家想想,朱翊钧的娘李贵妃,虽然出身不行,但胜在有主意有魄力,也不怎么干涉朝政,朱翊钧的师父,都是一代大儒,连张居正也经常给他讲课。
可也许是娘和师父的教育太过严厉,而且师父教一套,自己做一套,导致小朋友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张居正死后,他全家被清算,被掘尸,还被活生生饿死家里,朱翊钧不管不顾,就要赶尽杀绝,最后还是大臣劝告,才算放了张家一马。
从那以后,朱包子同学就彻底堕落了,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皇帝变成一个醉生梦死的皇帝。
明明有长子,也不立为太子,也不给他请老师,你们上奏吧,我就跟你们耗……万历29年,才立太子。
明明有手有脚,就是27年不上朝,任由大臣们勾心斗角,一概不管,由此衍生出明末最大的祸害之一——党争。
大家天天吵架,互相弹劾,谁有空治国?官员心声:谁爱治谁治去,老子只管吵架,看谁不顺眼就弹劾谁。
而且由于他根本就不管朝政(不是像他爷爷嘉靖那样起码还抓着权柄),所以到了后来,官员要辞职,没人批,要上任,没人准,老官走了,新官来不了,衙门里根本没人做事,有人的又忙着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