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崇祯最后的抉择 (2)

关灯
(1053) “吴三桂……造反以后,有什么动静?” 陈新甲脸色阴沉的问道。

     他毕竟是兵部尚书,需要对军事负直接的责任。

    吴三桂造反,崇祯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首先被追究的,肯定是他。

    但是,现在的他,担心的已经不是造反的问题,也不是被问责的问题,而是造反以后,吴三桂会有什么动作的问题。

     吴三桂和王斗军团,就在西安府的北面,距离西安府,骑兵只有一天的路程,步兵只有五天的路程。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旦两个军团会合,杀向西安府,西安府简直连准备抵抗的时间都没有。

    陈新甲本能的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你想想,吴三桂好不容易才投靠到虎贲军那边去,要是不带一点见面礼,张准怎么可能会给他好脸色看?他怎么可能会获得好的职务?以吴三桂的精明,绝对不会忘记这一点的。

    而对于吴三桂来说,什么样的见面礼是最好的?当然是西安府的这一大坨了。

     按理说,吴三桂想要偷袭西安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在西安城内,也有两三万的京营士兵,他们都处在曹化淳的提督之下。

    可是,你敢相信京师三大营的战斗力吗?不管别人是不是相信,反正,他陈新甲是不相信的。

     以前,朝廷最强的作战部队,就是吴三桂的五千辽东骑兵。

    在吴三桂带着他们投降以后,唯一有战斗力的部队,估计是在洪承畴那里。

    他们都驻守在潼关的附近。

    如果说,他们能够迅速回援的话,吴三桂也是没有机会的。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旦吴三桂来袭,洪承畴能迅速的回援吗?陈新甲对此没有任何的信心。

    在潼关前线,虎贲军的玄武军团,将洪承畴盯得死死的。

    洪承畴能够守住潼关前线,陈新甲已经谢天谢地了。

    其他的,他实在是不敢奢望。

     陈新甲越想越觉得后怕,越想越觉得情况危急。

    吴三桂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叛逃,时机选得的确是太好了。

    估计,吴三桂已经筹划了很久,然后在今天终于实施了。

    果然,吴三桂一动作,整个朝廷,马上就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该死的!” 傅宗龙低声的诅咒一声。

     想到吴三桂的铁骑,随时可能出现在西安府的城下,他就不寒而栗。

    有吴三桂引路,虎贲军的其他部队,肯定会尾衔而至的。

    这简直是意味着,朝廷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东厂和锦衣卫,怎么搞的?” 杨嗣昌也忍不住发牢骚。

     他是要将吴三桂叛逃的责任,都推到厂卫的身上了。

    不过,厂卫的确是有责任的,明知道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也不加强对各级军官的掌控,实在是该死。

    厂卫自从成立以来,就没有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愤懑。

     “各位大人,潼关急报!” 正在说话间,忽然间,有人急匆匆的赶来,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听到潼关两个字,所有人都是一阵颤抖,下意识的看着送信的使者。

    他们发自内心的祈祷,千万不要是潼关丢失了才好。

    如果吴三桂叛变了,潼关也丢失了,那么,他们的唯一选择,就是立刻举手投降了,打开城门虎贲军虎贲军到来。

     幸好,他们暂时还没有听到这样的噩耗。

    急报是洪承畴送来的。

    内容很简单,虎贲军在潼关前线,摆出了大举进攻的姿态。

    虎贲军出动了两个军团:青龙和玄武。

    洪承畴感觉自己承受不住,希望朝廷将吴三桂的骑兵,调给他作为增援。

    感情洪承畴还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叛变的事情,他还指望吴三桂呢! “青龙军团也上来了?” 陈新甲的脸色,明显的有点僵硬。

     其他的官员,脸色同样非常的难看。

    他们想要说些什么,最后都没有说。

    因为,无论说什么,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既然说不说,都没用,那又何必浪费口水呢? 青龙军团曾经打败过鞑子,是消灭鞑子的主力,这是朝廷上下都知道的。

    之前,青龙军团一直处于半休整的状态,并没有调到前线来。

    现在,这把大砍刀,又被张准提起来了。

    以青龙军团的战斗力,要攻克潼关,并非难事。

     虎贲军的攻坚手段,从来都是非常强悍的,哪怕是潼关天险,只怕也是挡不住虎贲军的进攻的。

    洪承畴如此的担心,请求将吴三桂的骑兵调过来,正是出于加强兵力的考虑。

    然而,吴三桂已经叛变了,朝廷根本没有任何的兵力可以抽调。

     完蛋了,彻底的完蛋了。

     “怎么办?” 杨嗣昌无奈的看着几个同僚。

     结果,几个同僚,同样是无奈的看着他。

     “我们去见皇帝吧!” “我们一起恭请圣心独断。

    ” 杨嗣昌最后只能无奈的苦涩的说道。

     …… 西安府,秦王府,紫宸殿。

     仿佛有什么感应一样,崇祯皇帝感觉自己的时日,已经无多了。

    站在紫宸殿里面的他,神色显得非常的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