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关灯
所有的金钱,还是交给张准来支配。

    听张准的口气,好像对三千多两银子,不怎么放在眼里似的,杨家人实在是没有这样的气魄。

    杨锐锋拿到银子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挖个深深的地窖,将银子埋藏起来。

     张准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没办法,只好将这个重任接下来。

     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放的。

    有了钱,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每一两银子的作用。

     不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每一分的钱财。

    对于财务管理,只能是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在大的方面进行控制。

    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别人来打理的。

    他每天翻阅一下账目,有个基本的认识就差不多了。

     嗯,负责记账的,首选自然是杨映菡了。

    在和她的交往中,张准发现,她居然懂得一些字。

    这在大明朝的穷苦女性当中,是比较罕见的。

    一问之下,原来是跟黄氏学的。

    并且,她还懂得基本的算术,同样是黄氏教的。

     张准不得不对黄氏刮目相看,原来家里最不起眼的那个人,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

    在军户家庭,有女子能够认字,还懂得算术,实在是太难得了。

     杨凯德乐呵呵的笑道:“小丫他娘是上过堂学的,那时候她家的家境还好,后来没钱,才不上了。

    ” 黄氏显得很不好意思,却又满怀希望。

    她以前都是干的劳苦活,根本不需要认字,不需要算数,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居然有机会扭转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做“老板的娘”了。

     张准于是将钱财都交给杨映菡来保管。

     同时,为了方便杨映菡记账,张准推广应用了阿拉伯数字,并且教会她四则混合运算。

    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可要比打算盘简便多了,杨映菡很快就掌握了。

    黄氏上了年纪,领悟能力没有那么强,就用算盘记账。

    母女刚好可以互相核对,发现差错。

     精盐销售的利润,首先当然是用来扩大生产。

     在原来选址建造大灶的时候,张准就为以后的扩大生产,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现在,张准决定一步到位。

    大家一起努力,又建造了三十五个大灶,添置了三十五口的铁锅,将精盐的产量提高到了每天一千斤。

     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积压的六千斤私盐,很快就会被全部提纯完毕。

    张准对此是早有准备。

    他已经让杨锐锋安排得力人手,到浮山所各个屯,将积压的私盐都全部购买过来。

    本着利益捆绑的原则,张准开出的价格是每斤粗盐二十文,足足是以前的四倍,马上就将这些粗盐都全部吸收过来了。

     浮山所的其他各屯,出产的私盐同样没有人收购,各家各户的私盐都大量的积压,正在苦恼不已,听说杨家屯居然愿意开出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他们都喜出望外,急急忙忙将粗盐挑到杨家屯来。

    杨家屯这边倒是痛快,一手交盐,一手交钱,绝不拖欠。

    一时间,整个浮山所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家屯。

     没有外人知道,杨家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走过路过别错过,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