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请你吃鱼生

关灯
下令在每个屯里面,特别加入一些杂户。

    所谓的杂户,就是籍贯和屯里的大多数人都不同样。

    比如说,杨家屯的大部分军户都来自湖广,那么来自四川、河南、云南的军户,就成了杂户。

     朱元璋设置杂户的主要目的,就是监视各屯的动静,防止有人聚众闹事。

    如果各屯有什么风吹草动,杂户可以随时通风报信。

    在背地里,这些杂户,又被叫做“二五仔”,据说是袁崇焕最早发明的称呼,其中的含义,大家自己理解。

     因为杂户承担了这样一个不好的监视任务,在各自的屯里,当然要受人白眼。

    别人都是来自一个省份的军户,只有你来自不同省份,不欺负你欺负谁呢?二十一世纪还有地域之争呢,何况是明朝? 杨家屯的杂户,只有八户。

    他们在屯里面自然是一等一的弱势群体,就算是杨凯德,对这些杂户,也是不太友好的。

    当然,也不会做的太过分。

    毕竟,杂户里面的大部分人,也都是穷的不可开交的。

    穷人闹穷人,没意思。

     投胎成为军户,已经很悲惨。

    投胎成为杂户,更加的悲惨。

    如果不幸投胎成为杂户中的余丁,那就真的是惨到不能再惨了。

    偏偏三人都是杂户里面的余丁。

     大明朝的变态规定,是老子军户,全家都是军户。

    长子继承老子的位置,称为“正军”。

    如果老子是有官职的,则称为“舍人”。

    其他人成为候补,称为“军余”或“余丁”。

    比如耗子家里,杨凯德和长子杨锐锋是正军,耗子和弟弟杨敢生,都是余丁。

     正军是朝廷发放钱粮的,哪怕是拖欠着,最起码账目朝廷还是承认的。

    如果哪天朝廷有钱了,应该会兑现的。

    但是军余就惨了。

    军余是没有钱粮发放的,只能靠自己谋生,偏偏又不能脱籍。

    既然不能脱籍,就意味着不能离开千户所的管辖范围。

    国家不给钱粮,又被法令用绳子拴着,这就是余丁们的悲惨处境。

     军户们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又不懂得避孕,只能是不断的造人,一直造到妻子无法生育为止。

    因此,哪怕夭折率很高,一般的军户家里,都会有五六个孩子。

    七八个甚至是十几个孩子的家庭,也不少见。

     正军的一份钱粮,要养活家里那么多的人口,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现在钱粮被拖欠了大半年,没有被饿死,已经算得上是奇迹了。

    难怪吃一顿鱼都会激动的泪水哗哗,实在是太惨了啊! 三人家里,真的是一贫如洗,连老鼠都不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没办法,他们也只好每天到海边来撞运气了。

    因为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他们的捕鱼水平,的确不咋的,收获基本没有。

     昨天转悠了一天,就弄了一条鱼,三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分。

    看到张准弄回去那么多的鱼,三人简直眼珠子都突出来了。

    虽然明知道自己是杂户,不太受人欢迎,但是,为了生存,他们还是鼓起勇气来找张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