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准备去捞鱼

关灯
一个人,勤恳能干,起早贪黑,二十来岁的人,看起来好像已经四五十岁的样子,满脸的皱纹和风霜。

    因为长期和海盐打交道,双手早就开裂了,好像是千年老树的树皮。

    杨凯德觉得最对不起自己儿子的事,就是到现在都还没有能够给杨锐锋娶一门媳妇。

     贫苦的军户们,经常流行换亲。

    就是你将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我将我的女儿嫁给你的儿子,双方都不要彩礼什么的。

    杨映菡长得好看,又善解人意,登门提出换亲的军户不少,但是杨锐锋坚决拒绝拿自己的妹妹换取媳妇,这件事于是就拖着了。

     对于这样的老实人,张准从来都是很关爱很同情的。

    他要是松松口,杨映菡就是别人的女人了。

    他帮忙整理柴水,用力将一捆捆的干柴堆叠起来,顺口问道:“锋哥,今天能煮多少斤盐?” 杨锐锋木讷的回答:“三斤吧。

    ” 张准无言的点点头。

     海水的含盐量大约是3%左右,每个铁锅要煮出一斤的盐,就要注入三十来斤的海水,这已经是很大的锅了。

    要将这么一大锅海水都蒸发掉,确实不容易啊!杨家有三口锅,每天煮三斤盐,这已经是极限了。

    然而,三斤盐的收入,却不过是仅仅十文钱而已,只能买一斤多一点的粮食。

     “二楞,我们去捞鱼吧!” 准备好柴火以后,耗子将捞网拿起来。

     打渔,是军户们维持生计的第二个选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浮山所三面环水,自然要打大海的主意。

    浮山所周围的海产还是很丰富的,这年头,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过度捕捞,鱼儿都使劲儿的长。

    坐船出海的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群群密密麻麻的大黄鱼优哉游哉的游来游去,根本不怕人的。

     然而,打上来的鱼,基本上只能自己吃,想要卖钱,那是不太可能的。

    浮山所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没有人买鱼。

    即使是这样,也不是每个军户家里都有鱼吃的,要看运气。

    毕竟不是专业的渔户,也没有专业的打渔工具,大黄鱼也没有笨到伸手就能捞上来的的地步。

     吃肉,吃猪肉,吃羊肉,吃牛肉,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乃是奢望。

    猪肉五十多文钱一斤,相当于五六天的煮盐收入了,贫穷的军户们根本吃不起。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买上那么一小块,还要预先煎油,留作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备用。

    当煎完油以后,剩下的油渣,才能每个人分几小块。

    因此,军户们要沾油腥,最后还是要打大海的主意。

     没有专业的打渔工具,军户们只能各出奇招,因地制宜,自己制造捕鱼工具。

    捞网是最常见的,一般都是用破布做成。

    耗子的捞网已经破旧不堪,中间穿了好几个大洞,他用树藤将破的地方缠绕起来,勉强补住。

    但是一不经意之间,树藤散开,破洞又晃晃荡荡的出现了。

     杨映菡从屋子里面出来,看到两人手中的捞网,眉头一皱,叫道:“二哥,你别让玉麟下水,他的伤口是不能碰生水的。

    ” 耗子说道:“我知道,我们不下水。

    ” 张准也说道:“放心,我不下水。

    我自己的小命,我怎么会不珍惜呢?耗子负责捞,我负责看。

    ” 杨映菡神色有些古怪,似乎要对耗子说些什么,最后却什么都没有说,转头对张准说道:“你自己小心一些……没有鱼也没有关系。

    ” 张准点点头。

     杨映菡这才进屋去了。

     张准忽然反应过来,侧头看着耗子,好奇的问道:“小丫最后那句话什么意思?什么叫没有鱼也没有关系?” 耗子的脸色顿时不自然起来,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