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知道
关灯
小
中
大
张念秋听到动静,忙跑下来接。
宗敏凑到窗口朝楼下看,见继子和女婿弄了那么多萝卜、白菜过来,“哪买的?这么多,不得吃到明年四五月份。
” 邱秋正好进门听到,便道:“家里自留地种的,你们留点,剩下的给我大哥。
” 宗敏并不是真心嫌多,她就是没话找话,闻言,面上便有些讪讪的:“你和昭昭跟褚辰去沪上,户口怎么办?要不要我给你拿些票?” 张念秋听不下去了:“阿妈,你和阿爸都把全国粮票换好了,钱也准备好了,说话为什么就不能干脆点,非要试探地绕来绕去。
” 宗敏气得想拧小女儿一把,哪有当母亲的上赶着给成家的女儿手里塞钱塞票的,她不要面儿吗? 张念秋可看不懂她那么复杂的眼神:“你拿不拿?你要不拿,我去拿了。
” 宗敏咬牙:“……你去拿吧。
”说罢,转身忙活开了,跺馅包饺子。
不是有句说法吗,上车饺子下车面。
张念秋得了阿妈首肯,松开扶着阿姐的手,一溜小跑进了父母的卧室,拉开床头柜,从中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出来,“给,阿姐。
你快看看,阿妈给你准备了多少钱票。
” 邱秋不想要,正要拒绝,褚辰扛着一筐白菜上来了。
“姐夫,”张念秋扬了扬手中的信封,“阿妈给你们准备的安家费。
” 褚辰一看妻子的表情,就知道她心中的想法:“收下吧。
” 张念秋瞥眼支着耳朵听的阿妈,拉开邱秋的手,把信封放在她手心里:“听姐夫的。
难道不收,你日后就不给阿妈养老了?” 邱秋轻叹,养老哪能跑得掉,便是不想搭理宗敏,也要顾及一下张思铭父子的心情。
张思铭自小便对她不错,没入伍的那几年,每年大年初一,月湖上行不了船,他便骑着自行车蹬上二十多里,给她送一碗冻饺子,塞一个红包。
长大了,各自成家了,每年的压岁钱,仍然没有断过。
前些日子,褚辰去看二姐,说要用钱,二话不说,直接让上家拿。
回来后,褚辰提着东西去还钱,他和嫂子怎么说都不愿意接,就是怕她和昭昭随褚辰去了沪上,手头紧,吃食上亏了嘴。
张叔虽然在阿爸去后一个多月就跟宗敏好上了,先前,他和宗敏却是不认识的,婚后,对她也是真心疼爱。
她在县里读书,因写字慢,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老师几次要劝退,他知道后,专门提了东西去找老师、校长,请他们给她一点特殊照顾,专设考场,不论时间,只看成绩。
邱秋想着,终是打开了信封。
钱有五百,全国粮票足有一百斤。
宗敏瞥了一眼,扬声道:“钱是我这些年攒的,粮票是你张叔想办法找人换的。
” 张念秋撇嘴:“你又没工作,从哪攒啊,还不是我爸的钱。
” 宗敏气得举着擀面杖要揍她。
“褚主任,”助手陈元亮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扬声叫道:“你的电话,沪上打来的,说是有急事,让你赶紧打回去。
” 褚辰一愣,放下刚扛起的白菜,撒腿就朝前面的商业局办公室跑,边跑边回头道:“大哥,你帮我跟邱秋说一声,我去去就来。
” 张思铭扛着萝卜点点头:“知道了。
” “电话号记下了吗?”褚辰扭头问骑车跟上来的陈元亮。
“记下了。
”陈元亮从兜里掏出张纸条递给他。
褚辰接过来,扫了眼,一口气冲到张成文办公室:“张叔,借电话一用。
” 说罢,拿起话筒拨了过去。
杨展鹏这会儿就等在医院院长办公室,电话一接起来,便问褚辰什么时候到沪上? 褚辰握着话筒呼呼直喘:“杨叔,是奶奶出什么事了吗?”不然不会说是急事。
杨展鹏迟疑了下,还是如实道:“发烧住院了。
昨儿半夜烧起的,家里没一个发现,早上没见老太太起来,也没人问一声,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全走了。
若不是老太太求生意志强烈,迷迷糊糊之间听到楼下有人说话,晃动床前的小桌子,打碎了上面的杯子,引得人家上来查看,后果……不堪设想。
能早点回来,就赶紧回来吧。
” 褚辰心口堵的难受,扭头看向窗外,不敢让自己眨眼,片刻,吸了吸鼻子,哽咽道:“医生怎么说?” “烧得狠了,肺炎,吊着水,吸着氧,用的是青霉素和四环素。
” “人是清醒着的,还是……” “昏昏沉沉,清醒的时间不多。
” “我爹爹姆妈过去了吗?” 杨展鹏沉默了瞬,“你爹爹来了又走了,你姆妈还没露面。
” 褚辰的心陡然一缩,握着话筒的手轻微地颤抖着:“辛苦您了,麻烦您再帮我照顾两天,我这就赶回去。
” “好。
”想了想,杨展鹏又道:“注意安全。
” “嗯。
”挂了电话,褚辰是一刻都不能等,转身奔出办公室,冲下楼,一口气跑到张家,拉住邱秋,急急道:“秋秋,奶奶病了,肺炎,情况危急,我现在回去,你和二姐带着昭昭……先住在供销社宿舍,等我来接。
” 说罢,转身就走。
邱秋伸手要拉他,没拉住,急道:“褚辰你给我站住!” 褚辰奔下楼的身影一顿,转头又几步跑了上来:“秋秋,你别慌,到了沪上,确定奶奶没事,我就来接你们……” “我跟你一起走!”邱秋打断他道。
“不行,我定的是明天的票,这会儿改,怕是连个硬座都没有。
” “那就带个小板凳上车。
” 张思铭看两人这样,招呼褚辰道:“走,跟我把车上的苹果、橘子卸下来,送你们去昆明坐火车。
”
宗敏凑到窗口朝楼下看,见继子和女婿弄了那么多萝卜、白菜过来,“哪买的?这么多,不得吃到明年四五月份。
” 邱秋正好进门听到,便道:“家里自留地种的,你们留点,剩下的给我大哥。
” 宗敏并不是真心嫌多,她就是没话找话,闻言,面上便有些讪讪的:“你和昭昭跟褚辰去沪上,户口怎么办?要不要我给你拿些票?” 张念秋听不下去了:“阿妈,你和阿爸都把全国粮票换好了,钱也准备好了,说话为什么就不能干脆点,非要试探地绕来绕去。
” 宗敏气得想拧小女儿一把,哪有当母亲的上赶着给成家的女儿手里塞钱塞票的,她不要面儿吗? 张念秋可看不懂她那么复杂的眼神:“你拿不拿?你要不拿,我去拿了。
” 宗敏咬牙:“……你去拿吧。
”说罢,转身忙活开了,跺馅包饺子。
不是有句说法吗,上车饺子下车面。
张念秋得了阿妈首肯,松开扶着阿姐的手,一溜小跑进了父母的卧室,拉开床头柜,从中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出来,“给,阿姐。
你快看看,阿妈给你准备了多少钱票。
” 邱秋不想要,正要拒绝,褚辰扛着一筐白菜上来了。
“姐夫,”张念秋扬了扬手中的信封,“阿妈给你们准备的安家费。
” 褚辰一看妻子的表情,就知道她心中的想法:“收下吧。
” 张念秋瞥眼支着耳朵听的阿妈,拉开邱秋的手,把信封放在她手心里:“听姐夫的。
难道不收,你日后就不给阿妈养老了?” 邱秋轻叹,养老哪能跑得掉,便是不想搭理宗敏,也要顾及一下张思铭父子的心情。
张思铭自小便对她不错,没入伍的那几年,每年大年初一,月湖上行不了船,他便骑着自行车蹬上二十多里,给她送一碗冻饺子,塞一个红包。
长大了,各自成家了,每年的压岁钱,仍然没有断过。
前些日子,褚辰去看二姐,说要用钱,二话不说,直接让上家拿。
回来后,褚辰提着东西去还钱,他和嫂子怎么说都不愿意接,就是怕她和昭昭随褚辰去了沪上,手头紧,吃食上亏了嘴。
张叔虽然在阿爸去后一个多月就跟宗敏好上了,先前,他和宗敏却是不认识的,婚后,对她也是真心疼爱。
她在县里读书,因写字慢,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老师几次要劝退,他知道后,专门提了东西去找老师、校长,请他们给她一点特殊照顾,专设考场,不论时间,只看成绩。
邱秋想着,终是打开了信封。
钱有五百,全国粮票足有一百斤。
宗敏瞥了一眼,扬声道:“钱是我这些年攒的,粮票是你张叔想办法找人换的。
” 张念秋撇嘴:“你又没工作,从哪攒啊,还不是我爸的钱。
” 宗敏气得举着擀面杖要揍她。
“褚主任,”助手陈元亮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扬声叫道:“你的电话,沪上打来的,说是有急事,让你赶紧打回去。
” 褚辰一愣,放下刚扛起的白菜,撒腿就朝前面的商业局办公室跑,边跑边回头道:“大哥,你帮我跟邱秋说一声,我去去就来。
” 张思铭扛着萝卜点点头:“知道了。
” “电话号记下了吗?”褚辰扭头问骑车跟上来的陈元亮。
“记下了。
”陈元亮从兜里掏出张纸条递给他。
褚辰接过来,扫了眼,一口气冲到张成文办公室:“张叔,借电话一用。
” 说罢,拿起话筒拨了过去。
杨展鹏这会儿就等在医院院长办公室,电话一接起来,便问褚辰什么时候到沪上? 褚辰握着话筒呼呼直喘:“杨叔,是奶奶出什么事了吗?”不然不会说是急事。
杨展鹏迟疑了下,还是如实道:“发烧住院了。
昨儿半夜烧起的,家里没一个发现,早上没见老太太起来,也没人问一声,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全走了。
若不是老太太求生意志强烈,迷迷糊糊之间听到楼下有人说话,晃动床前的小桌子,打碎了上面的杯子,引得人家上来查看,后果……不堪设想。
能早点回来,就赶紧回来吧。
” 褚辰心口堵的难受,扭头看向窗外,不敢让自己眨眼,片刻,吸了吸鼻子,哽咽道:“医生怎么说?” “烧得狠了,肺炎,吊着水,吸着氧,用的是青霉素和四环素。
” “人是清醒着的,还是……” “昏昏沉沉,清醒的时间不多。
” “我爹爹姆妈过去了吗?” 杨展鹏沉默了瞬,“你爹爹来了又走了,你姆妈还没露面。
” 褚辰的心陡然一缩,握着话筒的手轻微地颤抖着:“辛苦您了,麻烦您再帮我照顾两天,我这就赶回去。
” “好。
”想了想,杨展鹏又道:“注意安全。
” “嗯。
”挂了电话,褚辰是一刻都不能等,转身奔出办公室,冲下楼,一口气跑到张家,拉住邱秋,急急道:“秋秋,奶奶病了,肺炎,情况危急,我现在回去,你和二姐带着昭昭……先住在供销社宿舍,等我来接。
” 说罢,转身就走。
邱秋伸手要拉他,没拉住,急道:“褚辰你给我站住!” 褚辰奔下楼的身影一顿,转头又几步跑了上来:“秋秋,你别慌,到了沪上,确定奶奶没事,我就来接你们……” “我跟你一起走!”邱秋打断他道。
“不行,我定的是明天的票,这会儿改,怕是连个硬座都没有。
” “那就带个小板凳上车。
” 张思铭看两人这样,招呼褚辰道:“走,跟我把车上的苹果、橘子卸下来,送你们去昆明坐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