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勋贵之害

关灯
也就稳住了。

     但练就一支精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戚继光那样的不世名将,练就一支如臂使指的精兵尚需要一年。

     而现在距离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一天都耽搁不得了。

     但父皇偏偏不准,这可怎么办? 冷风一吹,朱慈烺渐渐冷静下来。

     当王承恩的身影在回廊里出现,向他快步走来时,他已经明白父皇的顾虑了。

     “老奴见过殿下。

    ” 王承恩弯膝就要下跪。

     朱慈烺赶紧扶起:“公公请起。

    ”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掌印太监王之心,和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一起并列为内廷三公。

     王承恩每天都在崇祯身边,是崇祯最信任的人。

     见礼完毕,将小太监和侍卫都支到旁边,王承恩小声的说: “殿下的心意,陛下已经明了了,整顿京营之事一定会进行,殿下还是早些回去吧。

    ” 朱慈烺摇摇头:“公公,整顿京营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如此重任,朝堂上下,舍我再无一人能胜任。

     请公公转告父皇,勋贵的嫌隙可以修复弥补,但国事兵事却不能等待。

     如果那些勋贵只因为这一点的小事就愤愤不平,甚至是离心离德,那也就不配当我大明朝的勋贵了!” 王承恩愣了一下,太子居然主动戳破了这一层的窗户纸。

     真乃聪慧之主! 王承恩不再多言,拱手行礼,快步返回乾清宫内,将朱慈烺所说,一五一十的禀告给崇祯。

     崇祯沉思了半晌,一咬牙:“也罢……朕就看看这小子的本事。

    传旨,令太子代朕巡视京营!” “遵旨。

    ” 王承恩退步要走。

     这时,脚步声响,一名蟒袍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王德化。

     “陛下,紧急军情。

    ” 王德化鼻头有汗,将手中的军报呈到崇祯的案前。

     王承恩接过了交给崇祯。

     听到军报两字,崇祯的脸色就已经习惯性的铁青了。

     等拿了军报,展开看了一眼之后,他就愤怒无比的把军报扔在了地上, 嘶吼道:“该死!该死!” 顺手一拨,将案上的笔砚奏折全摔在了地上。

     王承恩和王德化赶紧跪下:“陛下息怒。

    ” 王承恩瞟了一眼那军报。

     二月十七日襄城被李自成攻破,三边总督汪乔年不屈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