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变立场

关灯
《崛起大明》第三章改变立场在线阅读 “父皇!” 朱慈烺重重叩首:“所有罪责,儿臣愿一人承担,纵使声名狼藉,儿臣也在所不惜! 为了杏山塔山的数万居民,为了关外的大汉子民,请下旨撤退吧,晚之他们必遭屠戮。

     父皇,辽东的汉人已经不多了,不能让他们全部丧于关外,为他们留一点根吧……” 说着,忍不住就哭出声来。

     崇祯动容了。

     他颤抖着从几案后面转出来,伸手将儿子扶起。

     朱慈烺抬头时,看到的是父皇蒙蒙的泪眼。

     “我儿仁厚赤诚,爱民如子,父皇我甚是欣慰!” 崇祯轻声而赞,眼眶微红:我儿都能将百姓安危摆在第一位,我自诩圣天子,关键时刻却为虚名所累,忘记了先帝的遗言,实在惭愧。

     “父皇……” 崇祯帝仰天长叹一声:“不要说了,父皇答应你了。

    ” 转对王承恩:“王承恩,传旨,令杏山塔山军民全部撤回山海关,具体事务,由兵部督办。

    ” “是。

    ”王承恩答应。

     “父皇,时间紧迫,必须严令兵部抓紧时间。

    ” 朱慈烺大喜,虽然知道不应该,但他还是忍不住多了一句嘴。

     崇祯笑一笑,目光看向王承恩:“听见没有?将太子这一句也写到圣旨里。

    ” “是。

    ” 王承恩快步退出,去传圣旨了。

     朱慈烺微微松了一口气,这些天来,如何说服崇祯,撤回杏山塔山的军民,是他思考最多的一件事。

     崇祯对一城一地看的极其重要,整个崇祯朝,从来没有主动放弃过任何一座城池。

     任何放弃城池的官员,都会遭受他最为严厉的惩罚,提出的人也会遭殃, 因此,即使明知道杏山塔山已是死局,但依然没有官员敢向崇祯提出撤退的两字。

     想要说服崇祯改变立场,主动放弃杏山塔山,不是一件容易事。

     还好,朱慈烺做到了。

     但还是有点小遗憾,父皇虽然答应从杏山塔山两地撤军,但却没有提到宁远。

     宁远城距锦州一百八十里,现在还牢牢的握在明军手里。

     加上宁远城是名将袁崇焕修建,城池坚固,还曾经有宁远大捷,因此倔强的父皇丝毫没有放弃宁远的意思。

     朱慈烺没有再劝,父皇能答应从杏山塔山撤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须见好就收。

     所幸宁远城被断绝是在崇祯十六年,还有一年时间可以挽回,倒也不必太着急。

     崇祯牵着朱慈烺的手,目光凝在朱慈烺的脸上,很严肃的叮嘱:“我儿是太子,我大明未来的皇帝,今日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