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关灯
小
中
大
朱?u叹道:“这就是景元二十四年末,苏大人参倒三叔朱稽佑,为天下仕子义士请立的功德碑?”又自嘲笑道,“可叹儿臣在南京住了数年,若非随父皇出征,便身居宫中,直至今日,还是第一回见。
” 功德碑静立雨中,气势沉穆。
等候在此的工部郎中极为机警,上前道:“禀陛下,臣听闻陛下要与十王爷,太子殿下,二殿下一起过来看功德碑,便派工匠仔细丈量过了,将功德碑从地基里拔起,需耗费两日,陛下若欲将功德碑迁去北京,臣今日就命工匠开工。
” 朱昱深道:“不必,就留它在南京。
” 朱瑾道:“将这么大一块石碑带去北京,一路耗费人力甚大。
父皇不如按照此法,也在北京立一个碑――”想了想,一笑,“但不是仕子义士的功德碑,是功臣碑。
” 朱?u一愣:“功臣碑?” “是。
”朱瑾点头,“众人都说,而今盛世承平,犹如‘贞观再治’,但这盛世,也离不开治世能臣。
百姓说父皇类贞观大帝,何不如当年唐太宗在长安建凌烟阁,上刻二十四功臣之名?” 朱?u接过话头:“昔唐朝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上,一列赵国公长孙无忌,二列河间王李孝恭,三列莱国公杜如晦,四列郑国公魏征,五列梁国公房玄龄……而到了父皇这里的功臣录,则该是第一内阁首辅柳朝明,第二户部尚书沈奚,第三左都御史苏时雨了。
” “不对,皇兄偏心。
”朱瑾道,“儿臣以为,论政绩,苏大人其实可以排在舅父前面。
”又是一叹,“可惜苏大人不愿做官了。
” 朱?u亦遗憾点头:“是,昨日我与瑾儿去府上拜别,听苏大人说,都察院的事物,他已全数转交给了柳大人,明日便会离开南京城。
” 苏晋致仕后,左都御史的职务又空了出来,众臣原以为朱昱深会自后辈御史中提拔,谁知朱昱深却道:“柳昀,你曾任御史逾十载,左都御史一职,朕一时想不到合适人选,你便先担着罢。
” 想来也是,这个职务太重要,满朝上下,除了柳朝明与苏晋,找不出第三人。
朱瑾问:“父皇,您会效唐时太重,建凌
” 功德碑静立雨中,气势沉穆。
等候在此的工部郎中极为机警,上前道:“禀陛下,臣听闻陛下要与十王爷,太子殿下,二殿下一起过来看功德碑,便派工匠仔细丈量过了,将功德碑从地基里拔起,需耗费两日,陛下若欲将功德碑迁去北京,臣今日就命工匠开工。
” 朱昱深道:“不必,就留它在南京。
” 朱瑾道:“将这么大一块石碑带去北京,一路耗费人力甚大。
父皇不如按照此法,也在北京立一个碑――”想了想,一笑,“但不是仕子义士的功德碑,是功臣碑。
” 朱?u一愣:“功臣碑?” “是。
”朱瑾点头,“众人都说,而今盛世承平,犹如‘贞观再治’,但这盛世,也离不开治世能臣。
百姓说父皇类贞观大帝,何不如当年唐太宗在长安建凌烟阁,上刻二十四功臣之名?” 朱?u接过话头:“昔唐朝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上,一列赵国公长孙无忌,二列河间王李孝恭,三列莱国公杜如晦,四列郑国公魏征,五列梁国公房玄龄……而到了父皇这里的功臣录,则该是第一内阁首辅柳朝明,第二户部尚书沈奚,第三左都御史苏时雨了。
” “不对,皇兄偏心。
”朱瑾道,“儿臣以为,论政绩,苏大人其实可以排在舅父前面。
”又是一叹,“可惜苏大人不愿做官了。
” 朱?u亦遗憾点头:“是,昨日我与瑾儿去府上拜别,听苏大人说,都察院的事物,他已全数转交给了柳大人,明日便会离开南京城。
” 苏晋致仕后,左都御史的职务又空了出来,众臣原以为朱昱深会自后辈御史中提拔,谁知朱昱深却道:“柳昀,你曾任御史逾十载,左都御史一职,朕一时想不到合适人选,你便先担着罢。
” 想来也是,这个职务太重要,满朝上下,除了柳朝明与苏晋,找不出第三人。
朱瑾问:“父皇,您会效唐时太重,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