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噗通朝林遇梵跪下来
关灯
小
中
大
赵明杰坐在床前剪指甲,他还在想报纸上的那一则抗日纪事。
上一世,报纸上有这个报道吗?他没印象。
“哎,平安里54号的事,林遇梵知道吗?” 三奶奶简素贞在收拾箱笼,“应该不知道吧?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你怀疑是她写的?” “林遇梵在港城那几年不是在报社就是在书局工作,她肯定擅长这个。
” 三奶奶摇头:“不可能,听说是大作家写的,男的。
” “你怎么知道?” “大家都这么传的。
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谁都能整这么轰动?你说会不会最后把你爆出来?” 赵明杰:“大哥说是针对秦河的。
” 简素贞不免抱怨:“就怕秦河把你们给供出来!大奶奶的亲戚都不是啥好东西。
好的提携不见拉你一把,这种坏事拉上你。
” “得了,别说了。
早点准备东西,等我把房产也卖了,我们早点走。
” * 最后一封稿件连同举报信,林遇梵早已经写好。
稿件寄给《光明日报》,举报信则寄去调查处日伪调查科,可谓双管齐下。
寄出信件后,林遇梵出发去贺公馆,明天孙敬喜一家即将前往港城,她这是去送行的。
贺公馆就只是一幢小洋楼,楼上楼下都摆满了打包好的东西。
虽然林遇梵曾经试图说服喜姑把房子卖了,不过他们不听,她也没有再三劝导,毕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喜姑顺利离开。
喜姑家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还小,最大的女儿已满十七岁,中学毕业后并没有出去工作。
他们这种人家的女儿,找工作是个麻烦事。
工作如果不够体面,那还不如在家待着,等满了十八岁,就可以开始相亲,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
嫁个有前途的好男人那就是最好的事业。
不管你认不认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愚昧。
当然,很多女人,自己就愿意愚昧。
孙敬喜算是思想比较开明的,她也不愿意让女儿去当个打字员或者售货员,凭白拉低了身价。
这次去港城长住,她还担心耽误了女儿挑选夫婿的终身大事。
林遇梵宽慰她:“晓晴还小呢,现在流行满二十岁才结婚,喜姑你别着急,去了港城,说不定找到更合适的呢?” 孙敬喜自己长相就一般,女儿随她也一般,她更发愁,“她没什么优点,就是白。
” “她不止白这个优点,我以前还看过晓晴写的文章,她字写的好,文章也写得蛮好的。
” 坐在阳台前由着老妈妈篦头发的贺晓晴本来不愿意搭茬讨论这些无聊话题,但听林遇梵夸她文章写得好,她不免放下手中杂志,回过头来,道:“可惜我姆妈说,女人再有文化也没用,最后还是得相夫教子。
” 孙敬喜把几块没那么好的布料挑选出来准备送给佣人,她说:“你要是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绝对不说你半句。
” 贺晓晴微微噘嘴:“我出去找工作,你又嫌弃我丢人,我怎么养活自己?” “出去工作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在家舒舒服服的多好?何必自找苦吃。
不过你一定要找工作试试,我也不会拦着不让你去。
” “海城你拦着,到了港城你就不拦着了?这边我还认识几个同学好友,那边我认识谁?梵姐姐你听听我姆妈说的话,气不气人?” 林遇梵重重点头:“气人。
” 孙敬喜自己也笑:“你啊,就应该跟你梵姐姐学学,二婚能嫁这么好,到哪儿别人都得给你面子,点头哈腰巴结着你。
” “你又没把我生得像梵姐姐这么好看,你让我怎么学?”贺晓晴嘴巴也厉害。
“把自己打扮好看一点,走出去,仪态好一点,不要弯腰驼背的没个精神,知道自己先天不足,那就更要后天努力了。
” “行了,我说不过你。
去了港城,我就找工作,你说的,只要我能养活我自己,随便我怎么折腾。
” 话是这么说,不过孙敬喜到时候不可能不管自己的女儿,毕竟女儿也就这么一个。
又聊了几句,晓晴洗完的头发晾干了,她起身进屋去。
孙敬喜见周围没人,用手肘碰了碰林遇梵,“等我去了港城,我先帮你打听清楚,那三个姨太太究竟是什么底细,等下个月你来了,也不至于两眼抓瞎。
” 林遇梵只关心怎么过户房产的事,对于赵之敖的姨太太,合得来就是好同事,合不来那就尽快剥离,各过各的。
不过她不想打击喜姑的积极性,只笑道:“打听得来就打听,打听不来,也不用太伤神,是三个姨太太,又不是三个祖宗。
” 喜姑被逗笑了:“还是你看得开,我不行,你姑父要是有这个找小老婆的心,我非挠死他不可。
” 林遇梵没说他们不一样,不好解释。
在贺公馆吃午饭的时候,说起贺家众人抵埠后的交通问题,表姑父贺展鸿说:“你们婚礼那天,之敖特意问我,说到时安排车来接我们……” 孙敬喜给林遇梵倒了小半杯黄酒:“之敖这么个大忙人,我怕他早把这事忘了。
不知道港城叫车方不方便?老贺,我看还是让你们医院派车来接比较稳妥。
” 对港城那边医院还不熟悉的贺展鸿,想着赵之敖是自己人,他又有车行那么方便,肯定找自己人更合适。
“现在安排车挺不容易的,我就是怕一头麻烦医院来接,另外一头之敖又派了车来,那岂不是两边都得罪了么?” 林遇梵听明白了,姑父的意思应该是让她打个电报提醒赵之敖,别忘了派车。
如果是寻常夫妻,打个电报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小事,只是她和赵之敖算不上寻常夫妻。
但在别人眼中他们是,所以林遇梵也不好拒绝,回家后,还是写了一封简短的电报,让人发去港城给赵之敖。
她那封电报就两行12个字:姑于哿午抵港,勿忘接待事宜。
(哿午:韵目代日,为“20日中午”之意。
) 为了节约电报费,真是字字千金。
* 翌日清晨,林遇梵睡了个懒觉,她还没起床,桂香把最新的《光明日报》塞进了蚊帐里。
“小姐,没登!” 林遇梵不急不忙地起身,快速翻阅,果然如她所料,秦海没有刊登她最后的稿子。
“铁龙去买报纸的时候,卖报的说,很多人在等着看呢,结果没有。
”桂香担忧道,“现在怎么办啊?要不要让二少爷帮忙?” “不用。
”林遇梵从抽屉里拿出她早就备好的另外一信封,“让铁龙送到光明报社,交给主编苏一白。
” 桂香重复了一遍:“主编苏一白?” 前段时间,林遇梵就安排铁龙去光明报社周围踩过点,铁龙认得秦海和苏一白。
“铁龙知道的。
还有,叫铁龙不要自己亲自去送,找一个面生的人去。
” 因为赵立翔每次都是中午之后才去上班,桂香怕报社没人:“要不要下午去?” 下午去来不及。
林遇梵摇头:“现在就去,报社上午是上班的。
如果十点前还没找到苏一白,让铁龙马上打电话回来,不要耽搁。
” 桂香应了一声,赶忙出去。
* 不到八点,铁龙就守在光明报社对面。
可等了一个多小时,苏一白始终没出现,秦海倒是早早就来了。
距离十点就剩下半个多小时,铁龙不想坐以待毙,大少奶奶安排的任务,他没完成,白白辜负了大少奶奶对他的信任。
之前调查秦海和苏一白的时候,他就有这两人家里的电话,铁龙跑到旁边公共电话给苏一白家挂了个电
上一世,报纸上有这个报道吗?他没印象。
“哎,平安里54号的事,林遇梵知道吗?” 三奶奶简素贞在收拾箱笼,“应该不知道吧?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你怀疑是她写的?” “林遇梵在港城那几年不是在报社就是在书局工作,她肯定擅长这个。
” 三奶奶摇头:“不可能,听说是大作家写的,男的。
” “你怎么知道?” “大家都这么传的。
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谁都能整这么轰动?你说会不会最后把你爆出来?” 赵明杰:“大哥说是针对秦河的。
” 简素贞不免抱怨:“就怕秦河把你们给供出来!大奶奶的亲戚都不是啥好东西。
好的提携不见拉你一把,这种坏事拉上你。
” “得了,别说了。
早点准备东西,等我把房产也卖了,我们早点走。
” * 最后一封稿件连同举报信,林遇梵早已经写好。
稿件寄给《光明日报》,举报信则寄去调查处日伪调查科,可谓双管齐下。
寄出信件后,林遇梵出发去贺公馆,明天孙敬喜一家即将前往港城,她这是去送行的。
贺公馆就只是一幢小洋楼,楼上楼下都摆满了打包好的东西。
虽然林遇梵曾经试图说服喜姑把房子卖了,不过他们不听,她也没有再三劝导,毕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喜姑顺利离开。
喜姑家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还小,最大的女儿已满十七岁,中学毕业后并没有出去工作。
他们这种人家的女儿,找工作是个麻烦事。
工作如果不够体面,那还不如在家待着,等满了十八岁,就可以开始相亲,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
嫁个有前途的好男人那就是最好的事业。
不管你认不认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现实和愚昧。
当然,很多女人,自己就愿意愚昧。
孙敬喜算是思想比较开明的,她也不愿意让女儿去当个打字员或者售货员,凭白拉低了身价。
这次去港城长住,她还担心耽误了女儿挑选夫婿的终身大事。
林遇梵宽慰她:“晓晴还小呢,现在流行满二十岁才结婚,喜姑你别着急,去了港城,说不定找到更合适的呢?” 孙敬喜自己长相就一般,女儿随她也一般,她更发愁,“她没什么优点,就是白。
” “她不止白这个优点,我以前还看过晓晴写的文章,她字写的好,文章也写得蛮好的。
” 坐在阳台前由着老妈妈篦头发的贺晓晴本来不愿意搭茬讨论这些无聊话题,但听林遇梵夸她文章写得好,她不免放下手中杂志,回过头来,道:“可惜我姆妈说,女人再有文化也没用,最后还是得相夫教子。
” 孙敬喜把几块没那么好的布料挑选出来准备送给佣人,她说:“你要是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绝对不说你半句。
” 贺晓晴微微噘嘴:“我出去找工作,你又嫌弃我丢人,我怎么养活自己?” “出去工作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在家舒舒服服的多好?何必自找苦吃。
不过你一定要找工作试试,我也不会拦着不让你去。
” “海城你拦着,到了港城你就不拦着了?这边我还认识几个同学好友,那边我认识谁?梵姐姐你听听我姆妈说的话,气不气人?” 林遇梵重重点头:“气人。
” 孙敬喜自己也笑:“你啊,就应该跟你梵姐姐学学,二婚能嫁这么好,到哪儿别人都得给你面子,点头哈腰巴结着你。
” “你又没把我生得像梵姐姐这么好看,你让我怎么学?”贺晓晴嘴巴也厉害。
“把自己打扮好看一点,走出去,仪态好一点,不要弯腰驼背的没个精神,知道自己先天不足,那就更要后天努力了。
” “行了,我说不过你。
去了港城,我就找工作,你说的,只要我能养活我自己,随便我怎么折腾。
” 话是这么说,不过孙敬喜到时候不可能不管自己的女儿,毕竟女儿也就这么一个。
又聊了几句,晓晴洗完的头发晾干了,她起身进屋去。
孙敬喜见周围没人,用手肘碰了碰林遇梵,“等我去了港城,我先帮你打听清楚,那三个姨太太究竟是什么底细,等下个月你来了,也不至于两眼抓瞎。
” 林遇梵只关心怎么过户房产的事,对于赵之敖的姨太太,合得来就是好同事,合不来那就尽快剥离,各过各的。
不过她不想打击喜姑的积极性,只笑道:“打听得来就打听,打听不来,也不用太伤神,是三个姨太太,又不是三个祖宗。
” 喜姑被逗笑了:“还是你看得开,我不行,你姑父要是有这个找小老婆的心,我非挠死他不可。
” 林遇梵没说他们不一样,不好解释。
在贺公馆吃午饭的时候,说起贺家众人抵埠后的交通问题,表姑父贺展鸿说:“你们婚礼那天,之敖特意问我,说到时安排车来接我们……” 孙敬喜给林遇梵倒了小半杯黄酒:“之敖这么个大忙人,我怕他早把这事忘了。
不知道港城叫车方不方便?老贺,我看还是让你们医院派车来接比较稳妥。
” 对港城那边医院还不熟悉的贺展鸿,想着赵之敖是自己人,他又有车行那么方便,肯定找自己人更合适。
“现在安排车挺不容易的,我就是怕一头麻烦医院来接,另外一头之敖又派了车来,那岂不是两边都得罪了么?” 林遇梵听明白了,姑父的意思应该是让她打个电报提醒赵之敖,别忘了派车。
如果是寻常夫妻,打个电报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小事,只是她和赵之敖算不上寻常夫妻。
但在别人眼中他们是,所以林遇梵也不好拒绝,回家后,还是写了一封简短的电报,让人发去港城给赵之敖。
她那封电报就两行12个字:姑于哿午抵港,勿忘接待事宜。
(哿午:韵目代日,为“20日中午”之意。
) 为了节约电报费,真是字字千金。
* 翌日清晨,林遇梵睡了个懒觉,她还没起床,桂香把最新的《光明日报》塞进了蚊帐里。
“小姐,没登!” 林遇梵不急不忙地起身,快速翻阅,果然如她所料,秦海没有刊登她最后的稿子。
“铁龙去买报纸的时候,卖报的说,很多人在等着看呢,结果没有。
”桂香担忧道,“现在怎么办啊?要不要让二少爷帮忙?” “不用。
”林遇梵从抽屉里拿出她早就备好的另外一信封,“让铁龙送到光明报社,交给主编苏一白。
” 桂香重复了一遍:“主编苏一白?” 前段时间,林遇梵就安排铁龙去光明报社周围踩过点,铁龙认得秦海和苏一白。
“铁龙知道的。
还有,叫铁龙不要自己亲自去送,找一个面生的人去。
” 因为赵立翔每次都是中午之后才去上班,桂香怕报社没人:“要不要下午去?” 下午去来不及。
林遇梵摇头:“现在就去,报社上午是上班的。
如果十点前还没找到苏一白,让铁龙马上打电话回来,不要耽搁。
” 桂香应了一声,赶忙出去。
* 不到八点,铁龙就守在光明报社对面。
可等了一个多小时,苏一白始终没出现,秦海倒是早早就来了。
距离十点就剩下半个多小时,铁龙不想坐以待毙,大少奶奶安排的任务,他没完成,白白辜负了大少奶奶对他的信任。
之前调查秦海和苏一白的时候,他就有这两人家里的电话,铁龙跑到旁边公共电话给苏一白家挂了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