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灯
小
中
大
在别的作品中客串过。
它不是我的处女作,却是我最早开始构思的故事。
在我所有的作品里,它也是最少被提及的,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看过它的读者对其评价泾渭分明,有人大跌眼镜,也有人非常喜欢。
我曾开玩笑对我的朋友说,《晨昏》这部小说里反复提到孤独的岛屿,其实这本书才是我创作生涯中的“孤岛”。
这部听上去有些神秘的小说实际创作于2007年初,介于《原来你还在这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间。
但是我第一次冒出要写这个故事的念头是在2001年左右,那时我还是个刚上大二的学生,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什么都想要试一试,我想说不定我能成为一个小说家,于是就开始冥思苦想我的第一部作品,《晨昏》这个故事的雏形就是这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
当然,这个“成为小说家”的梦想在我利用3天晚自习的时间写下不到5000字之后宣告搁浅了。
我发现写作是个苦差,又仿佛有太多事情等着我去尝试,写着写着就不了了之。
等到我在整理旧物时从箱子里翻出这皱巴巴的手稿已经是6年以后的事了,那时我已经顺利完成了《原来你还在这里》,并计划要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山月不知心底事》,这叠旧手稿的出现无疑唤起了我过去的创作激情,也打乱了我当时的写作计划。
平心而论,《晨昏》这个成型于我十八九岁少女时期的故事雏形已经不再是我那时感兴趣的题材,然而下定决心写完这个故事,既是一种自我挑战,也颇有几分向旧时梦想致敬的意味。
所以,读完了《晨昏》的读者们都不难发现,这本书的风格迥异于我任何一部作品。
它不像早期的《原来你还在这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打上了我现实生活中很深的烙印,也不像后来故事性极强,长篇累牍娓娓道来的《山月不知心底事》和《许我向你看》,更不同于《蚀心者》这样写作技巧相对纯熟的近期作品。
它更像少女时期的一个梦,天真烂漫、浓墨重彩。
这本书里有我所有作品里最美丽、个性最突出的女主角,也有最专一最长情的男一号,同时也有一段看似突兀却浓烈的爱情故事。
它不是我的处女作,却是我最早开始构思的故事。
在我所有的作品里,它也是最少被提及的,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似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看过它的读者对其评价泾渭分明,有人大跌眼镜,也有人非常喜欢。
我曾开玩笑对我的朋友说,《晨昏》这部小说里反复提到孤独的岛屿,其实这本书才是我创作生涯中的“孤岛”。
这部听上去有些神秘的小说实际创作于2007年初,介于《原来你还在这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间。
但是我第一次冒出要写这个故事的念头是在2001年左右,那时我还是个刚上大二的学生,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什么都想要试一试,我想说不定我能成为一个小说家,于是就开始冥思苦想我的第一部作品,《晨昏》这个故事的雏形就是这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
当然,这个“成为小说家”的梦想在我利用3天晚自习的时间写下不到5000字之后宣告搁浅了。
我发现写作是个苦差,又仿佛有太多事情等着我去尝试,写着写着就不了了之。
等到我在整理旧物时从箱子里翻出这皱巴巴的手稿已经是6年以后的事了,那时我已经顺利完成了《原来你还在这里》,并计划要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山月不知心底事》,这叠旧手稿的出现无疑唤起了我过去的创作激情,也打乱了我当时的写作计划。
平心而论,《晨昏》这个成型于我十八九岁少女时期的故事雏形已经不再是我那时感兴趣的题材,然而下定决心写完这个故事,既是一种自我挑战,也颇有几分向旧时梦想致敬的意味。
所以,读完了《晨昏》的读者们都不难发现,这本书的风格迥异于我任何一部作品。
它不像早期的《原来你还在这里》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打上了我现实生活中很深的烙印,也不像后来故事性极强,长篇累牍娓娓道来的《山月不知心底事》和《许我向你看》,更不同于《蚀心者》这样写作技巧相对纯熟的近期作品。
它更像少女时期的一个梦,天真烂漫、浓墨重彩。
这本书里有我所有作品里最美丽、个性最突出的女主角,也有最专一最长情的男一号,同时也有一段看似突兀却浓烈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