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关灯
参加科举考试对谢继宁来说,轻驾驭熟,从小一路考上去的,但是作为主考官来组织一场考试则是第一次, 之前的宁德县的县试,谢继宁也只是挂一个名字,替沈庆云撑腰而已,实际操作都还是沈庆云完成的。

     一早,谢继宁就让人打扫,清理好礼房,谢继宁自己待过考场,很清楚,考场不好,会有多大的影响,遇到刮风下雨,生病在考场的人不在少数。

     因此,谢继宁特地吩咐打扫礼房,将年久失修的地方都修建好,又放药驱逐蛇虫之后,还请来了医馆的几个大夫带上常用的药材进入考场待命。

     “家父曾说,这考号也是一种筛选,有的人得天眷顾,一路顺利,有的人注定和官场无缘分。

    ” 文景逸见谢继宁如此认真,改变考生的待遇,感叹起来。

     “咱们宁州人才少,有几个有才华有机会都留不住,都往外面去,每一个人才都是宝贝,自然要好好呵护。

    ” 谢继宁笑着答应,他其实知道,文家伯父这么说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不能明说,但是确实存在的。

     在这这样时代,大多数人为官都是需要背井离乡,到一个气候饮食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不好,连号房这一关都过不了的人,是没有办法过这一关的。

     因此这考场的考的是文化成绩,也考身体素质,还考运气。

     生命是宝贵的,谢继宁不愿意为了这样的理由就对考置之不理,他更相信人定胜天。

     “这些都是宝贝,你还将题目设置这么难,这些问题,一直在书斋读书的人怎么会知道。

    ” 考试的题目自然是保密的,谢继宁还在原来的基础措施上增加了好多保密的关卡,确保万无一失,相关知道题目的人,都已经在一个山庄里面喝茶。

     文景逸说难的是谢继宁设置的过大堂的题目,也就是面试题目,谢继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种都有。

     “这之前的笔试已经足够证明他们的文采,我面试考的就是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咱们需要的灵活的,包容的人,不是迂腐的老学究。

    ” “也是,你的这些政令,大不相同,是需要一些更加包容,更阔达的人。

    ” “我想他们执行我的政令,替我下去调查,下去看看这些地方的情况,带领当地的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来。

    ” 雷大娘子因为带人剿匪,如今以一个女子之身频频加入官府的议事厅,谢珍珠和刘芳苓因为管女子书院和慈济院,光明正大的出入府衙,这样的事情,相关的官员要不是看不开,之后会有麻烦。

     这些童生目前虽然成不了官员,显然他们是官员预备役,现在是童生,之后定然考秀才举人,举人进士外出为官的多,但是秀才,就是留在宁州,很多小官小吏都是如此来的。

     “不仅仅如此,文大哥,这宁州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这问题是致命的,也是我极力想要改变的。

    ” 文景逸苦中作乐的说道:“这宁州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不致命的,都致命。

    ” “男多女少,大概每有一百个女孩子,就有一百三十个男子。

    男女比例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