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奶奶、娘、婶婶们都在忙。

     只有自己家爷爷几人在堂屋里面坐着聊天,见谢继宁过去,谢老三笑着说:“宁哥儿,快来见见你祖公,大爷爷二爷爷他们,和他们说说你的喜事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谢继宁这才反应过来,这么热闹是在给自己摆酒庆祝,只是这阵仗也太大了,自己连童生都没有考上,只是一个小小的资格考试而已。

     只恨自己睡的太死,这事情都不知道,不然一定要阻止,谁能想到家里人动作那么快,谢继宁尴尬的听长辈们问自己拜师方面的事情,然后忍住尴尬认真的回答,毕竟长辈也是关心自己。

     就这样到了午饭时候,堂屋摆上桌子,嫂子们将饭菜端上桌,谢继宁这才发现,自己这一桌都是长辈,就连自己老爹都没有做上这一桌,上菜的老娘一脸骄傲的看着自己。

     因为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世人对于吃饭的座位都是有讲究的,堂屋里放了四张桌子,里面能做的都是一些长辈,还有家族里面比较有出息的人。

     这样的陋习根深蒂固,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的农村依然还存在,谢继宁就非常讨厌。

     到了这个时代,谢继宁成了坐在这里的人,看着自己的母亲骄傲的表情,谢继宁无比的难过,而且这种难过还不能诉诸于众,也不能有任何表情不对,因为大家都是高兴的,包括自己的母亲,也是高兴的。

     在物质条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追求精神,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不合时宜,谢继宁伤感的想到此处。

     谢继宁原本以为,家里人给自己办酒席,就是简单的为了炫耀,结果才发现重头戏在后面,怪不得没有邀请其他姓的人呢。

     吃完饭之后,谢氏一族的成年男子都聚集在堂屋当中,谢继宁的伯爷爷也是族长谢象贤开口道:“咱们家,当年啊,就士先老大人一位老人家在这边,老启祖母(1)过得艰难,” “那些年啊!战乱,讨饭都没有讨的地方,刘家给了咱们一口饭吃,虽然老启祖母为刘家养儿教子,辛苦操劳,但是终归是矮了他们刘家一层,欠了刘家,遇到事情都要让着。

    ” “一方面是他们家对我们有嗯,另外一方面,是咱家没人。

    ” 谢象贤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这些年,咱们家人少,家里没钱,也没有出什么人才,就连地也是新朝之后才有的,因为咱们地少不富裕,所以轮排里正的时候,咱们谢氏一族就只能轮到过一两次,一两年。

    ” “也就是说,这板桥一百一十户人家,咱们都是靠后的,我们这一房,四兄弟;邵华叔这一房,三兄弟,我们这一辈,一共七兄弟。

    ” “咱们都是一家人,这一家人,就出了这么一个人才,大家伙说说,怎么做,我现在年纪大了,没有多少年了,就想在走之前看到咱们谢家出一个人才。

    ” 谢家一族人原本是在景州下面普安县谢家庄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族,却也算得上是耕读传家。